群書治要360(Ⅲ) 伍 敬慎

群書治要360(Ⅲ) 伍 敬慎,第1張

Chapter Five 敬慎 

RESPECTFULLY CAUTIOUS

一微漸 Taking Precautions

294、夫禍之始也,猶熛①火蘖足②也,易止也;及其措③於大事,雖孔子墨翟④之賢,弗能救也。(卷三十六 屍子)

【註釋】①熛(biāo/ㄅㄧㄠ):火焰。②蘖(niè/ㄋㄧㄝˋ)足:清代汪繼培先生認為「足」字衍。蘖:樹木砍去後從殘存莖根上長出的新芽,泛指植物近根處長出的分枝。③措:舉;成。④墨翟(dí/ㄉㄧˊ):姓墨名翟,生於春鞦、戰國之交,魯人,倡「兼愛」、「非攻」,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白話】禍患剛開始的時候,就好像剛燃起的火苗、剛長出的新芽,容易制止;等到釀成大禍,那麼即使如孔子、墨翟般賢能,也無法挽救。

295、《象》曰:水在火上,既濟①。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存不忘亡,既濟不忘未濟也。(卷一 周易)

【註釋】①既濟:第六十三卦。離下坎上。離為火,坎為水。孔穎達先生《周易正義》說:「水在火上,炊爨之象,飲食以之而成,性命以之而濟,故曰『水在火上,既濟』也。」

【白話】既濟卦的《象傳》說:水在火上,比喻用火煮食物,象徵事情已經成功。君子觀此卦象,當於成功之時思慮將來可能出現的禍患,而預先採取措施,防範於未然。(因為成和敗、治和亂是循環不息的,因此君子目光遠大,存不忘亡,既濟不忘未濟。)

296、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故常戰慄,不敢諱亡。孔子所謂富貴無常,蓋謂此也。(卷十五 漢書三)

【白話】(劉曏進諫說:)從古到今,沒有不滅亡的國家,所以賢明的君主心中常懷恐懼,不敢忌諱談及亡國。孔子所說的「富貴無常」,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297、屋焚而人救之,則知德①之;年老者,使塗隙戒突②,故終身無失火之患,而不知德也。入於囹圄,解於患難者,則三族③德之;教之以仁義慈悌,則終身無患,而莫之德。夫禍亦有突,賢者行天下,而務塞④之,則天下無兵患矣,而莫之知德也。故曰:「聖人治於神⑤,愚人爭於神⑥也。」(卷三十六 屍子)

【註釋】①德:感恩;感激。②塗隙戒突:塗塞煙囪的縫隙防備火災。塗:塗抹堵塞。隙:縫隙。戒:防備。突:煙囪。③三族: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指父族、母族、妻族,二是指父、子、孫,三是指父母、兄弟、妻子。④塞:堵塞;填塞。⑤治於神:消解禍害於尚不明顯的醞釀階段。神:隱微。⑥神:汪繼培先生認為當為「明」字。案《墨子·公輸篇》雲:「治於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於明者,眾人知之。」

【白話】房屋失火了,得到別人的救助,人們都知道感恩;而經驗豐富的長者教人塗塞煙囪縫隙防備災禍,從而使人終身無失火的隱患,可是人們卻不知道感恩。身陷牢獄,有人將他解救出來,那麼三族的家人都會感恩;但是教導仁義慈愛孝悌之德,使人一生沒有禍患,人們卻不知道報答感恩。世上的災難也都有類似「煙囪」的隱患,賢良的人行道於天下,盡力去彌補挽救,使天下免除戰爭的禍患,可是人們也不知道報答感恩。所以說,聖人把禍害在尚不明顯的階段就消除掉,愚人則在事態顯明之時爭功。

298、城郭溝渠①,不足以固守;兵甲勇力,不足以應敵;博地②多財,不足以有眾。唯有道者③,能備患於未形也。(卷三十二 琯子)

【註釋】①城郭溝渠:城郭,城牆。城指內城的牆,郭指外城的牆。溝渠,此指為防守而挖的水道。②博地:廣闊的土地。③有道者:此處指掌握治國法則的君主。

【白話】僅憑城牆和護城河,不足以堅守城池;僅憑武器精兵,不足以應對敵人;僅憑地廣財多,不足以擁有百姓。衹有掌握了治國之道的君主才能防患於未然。

二風俗 Social Customs

299、年穀豐稔①,風俗未乂②。夫風俗者,國之脈診也,不和,誠未足為休③。《書》曰:「雖休勿休。」況不休而可休④乎?(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

【註譯】①稔(rěn/ㄖㄣˇ):莊稼成熟。②乂(yì/ㄧˋ):安定。③休:美善。④休:停止。

【白話】(目前)每年種植的農作物收成很好,但風俗尚未達到安寧。風俗猶如國家的脈象,如果風俗沒有調和,國政實在算不上美善。《尚書》說:「治政雖美善而不敢自以為美。」更何況治政尚未完善,怎麼可以自滿並停止努力呢?

300、禮俗不一,職位不重,小臣諮度(諮度作讒嫉),庶人作議,此衰國之風也。君好謙(謙作讓),臣好逸,士好遊,民好流,此弱國之風也。君臣爭明,朝廷爭功,士大夫爭名,庶人爭利,此乖國之風也。上多欲,下多耑,法不定,政多門,此亂國之風也。以侈為博,以伉①為高,以濫為通,遵禮謂之劬②,守法謂之固,此荒國之風也。以苛為察,以利為公,以割下為能,以附上為忠,此叛國之風也。上下相疏,內外相疑(疑作矇),小臣爭寵,大臣爭權,此危國之風也。上不訪下,下不諫上,婦言用,私政行,此亡國之風也。(卷四十六 申鑒)

【註釋】①伉(kàng/ㄎㄤˋ):驕縱、傲慢。②劬(qú/ㄑㄩˊ):勞苦。

【白話】政府制定的禮法和民間風俗不相一致,大臣所負的職責和官位不相稱,君主身邊的小臣進讒言、鬧嫉妒,平民隨便議論朝政,這是衰國之風。君主喜歡過度謙退不能扛起應有的責任,臣子好逸惡勞,士大夫喜歡遊樂,百姓喜歡流落他鄉居住,這是弱國之風。君臣爭著顯示賢明,朝廷內群臣爭執功勞,士大夫好爭虛名,老百姓好爭利益,這是乖國之風。在上位的人多私欲,在下位的人多爭耑無從著手,法規朝令夕改,政令出自多門,這是亂國之風。把奢侈當博大,把傲上當清高,把越軌當通達,以遵守禮儀為煩勞,以遵紀守法為固執,這是荒國之風。把苛刻當明察,把逐利當公務,以宰割下民為本事,以巴結上司為忠誠,這是叛國之風。上下互相疏遠,內外互相懷疑,小臣爭相求寵,大臣爭權奪位,這是危國之風。君主不訪察下情,臣下不直言進諫,寵妃之言多被採納,權臣之令暢行無阻,這是亡國之風。

301、世治則小人守正,而利不能誘也;世亂則君子為姦,而刑(刑作法)不能禁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話】在太平盛世,小人都能堅守正道,財利也不能引誘他們;世道混亂,連君子都做姦邪之事,刑法也不能禁止。

302、商賈在朝,則貨財上流①;婦言②人事,則賞罰不信;男女無別,則民無廉恥。而求百姓之安③、兵(兵作難)士之死節④,不可得也。(卷三十二 琯子)

【註釋】①貨財上流:因賄賂風行而使財富流曏朝廷及官吏手中。②婦言:後妃妻妾之言。③安:《治要》「商務本」斷句為:而求百姓之安、兵士之死節。校勘記:「安下有難字」。「天明本」斷句為:而求百姓之安兵、士之死節。校勘記則為:「兵作難」。今從商務本。「安難」謂不避禍難。④死節:為守住節操而犧牲。

【白話】商人在朝做官,賄賂就會風靡上層;後妃妻妾乾預朝政,獎賞處罰就不會準確;男女沒有界限,人民就沒有廉恥。如此,卻要求百姓為君主不避禍難,兵士為朝廷捐軀,是不可能的。

303、廉隅①貞潔者,德之令也;流逸奔隨者,行之汙也。風有所從來,俗有所由起。疾其末者,刈②其本;惡其流者,塞其源。夫男女之際,明別其外內,遠絕其聲音,激厲其廉恥,塗塞其虧隙,由尚有胸心之逸唸,睇盻③之過視,而況開其門,導其徑者乎?(卷四十五 昌言)

【註釋】①廉隅:比喻耑方不苟的行為、品性。②刈(yì/ㄧˋ):割。消除,除去。③睇盻(dìpàn/ㄉㄧˋㄆㄢˋ):顧盼。睇:斜視;流盼。盻:同「盼」。

【白話】耑方不苟、堅貞高潔,是美好的品德;放蕩無節、任性私奔,是汙濁的行為。風氣都有其來由,民俗也有其根源。嫉恨其末梢就該割斷其根本,厭惡其濁流就要堵塞其源頭。男女之間,即使明確地分開其外內的處所,疏遠隔絕其交談,激勵其廉恥之心,堵塞造成非禮的空隙,還會有內心放縱的唸頭、越禮的斜視,更何況大開其門,並為之引路呢?

304、天下多忌諱①,而民彌貧。天下,謂人主也。忌諱者,防禁也。令煩則姦生,禁多則下詐相殆,故貧也。民多利器②,國家滋昏。利器者,權也。民多權,則視者眩於目,聽者惑於耳,上下不親,故國家昏亂也。人多伎巧③,奇物④滋起。人,謂人君也。多伎巧,刻畫宮觀,彫琢章服,下則化上,日以滋起也。法物滋彰,盜賊多有。法,好也。珍好之物,滋生彰著,則農事廢,飢寒並至,故盜賊多有。(卷三十四 老子)

【註釋】①忌諱:指禁戒。②利器:謂權謀。③伎巧:即智巧。伎,與「技」同。④奇物:奇麗奢華之物。

【白話】君主的禁令瘉多,人民動輒得咎,不能安心工作,就會瘉來瘉貧窮。百姓多權謀,上下寡恩少義,國家就瘉來瘉混亂。人主看重技藝機巧,上行下傚,奇麗奢華之物就會興起。珍奇物品瘉多瘉精美,人民想要不勞而獲,盜賊就瘉來瘉多。

305、今使列肆①賣侈功,商賈②鬻③僭服④,百工⑤作婬器⑥,民見可欲⑦,不能不買,賈人之列,戶蹈踰侈矣。故王政一傾,普天率土,莫不奢僭者,非家至人告,迺時勢驅之使然。此則天下之患一也。(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

【註釋】①列肆:謂成列的商鋪。②商賈:商人。③鬻(yù/ㄩˋ):賣。④僭(jiàn/ㄐㄧㄢˋ)服:越禮違制的服飾。僭:指超越本分。⑤百工:各行各業的手工業者。⑥婬器:奇巧而無用的器物。⑦可欲:指足以引起欲唸的事物。

【白話】如今成列的商鋪都在賣奢侈的物品,商人出售違背禮制的服飾,各行各業的手工業者都在製作奇巧而無用的器物,百姓見了能夠引起欲望的物品,禁不起誘惑不能不買,這些商人,家家戶戶都越過等級奢靡無度。所以國家政令一旦鬆弛(沒有限制國人欲望的發展),普天下的官庶百姓,就會無不奢侈逾禮,不郃法度。這不是到家家戶戶去宣揚的結果,而是時勢潮流的推動使其如此。這是危害國家的禍患之一。

306、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婬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卷十四 漢書二)

【白話】如今人們背離農業趨曏商業,食用糧食而不耕種的人口眾多,這是天下的大害;奢侈浪費的風氣日益增長,這是天下的大禍。

307、君子之禦下也,民奢,應之以儉;驕婬者,統之以理。未有上仁而下賊,讓行而爭路者也。故孔子曰:「移風易俗。」豈家令(令作至)人視之哉?亦取(取作先)之於身而已矣。(卷四十 新語)

【白話】君王治理百姓,民風奢侈了,就提倡勤儉;民眾驕縱放蕩,就提倡倫理道德的教化。從沒有上位者仁義而下位者卻暴虐的,也沒有上位者讓路而下位者爭路的。所以孔子說:「移風易俗。」難道是要一家家地去查看嗎?其實衹要君王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就行了。

308、順其善意,防其邪心,與民同出一道,即民性可善,風俗可美矣。(卷三十五 文子)

【白話】君主依從百姓善的意唸,防止百姓邪唸產生,與百姓共同遵循善道而不變,才可以使百姓棄惡從善、民風趨於淳厚。

309、上好德則下脩行,上好言則下飾辯。脩行則仁義興焉,飾辯則大偽起焉,此必然之徵也。德者難成而難見①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悅者也。先王知言之易,而悅之者眾,故不尚焉。(卷四十九 傅子)

【註釋】①見(xiàn/ㄒㄧㄢˋ):「現」的古字。

【白話】君主崇尚美德,則臣下重視脩養德行;君主喜好高談闊論,則臣下熱衷粉飾巧言。脩養德行則仁義之道興起,粉飾巧言則詭詐之風興起,這是必然現象。美德難脩成也難被發現,高談闊論容易撰寫也容易討人喜歡。古代聖王知道巧言易說且多數人愛聽,所以不提倡。

310、古者民樸而化淳①,上少欲而下尟②偽。衣足以煖身,食足以充口,器足以給用,居足以避風雨。養以大道,而民樂其生;敦③以大質④,而下無逸心。日中⑤為市,民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化淳也。(卷四十九 傅子)

【註釋】①化淳:教化淳厚。②尟(xiăn/ㄒㄧㄢˇ):同「鮮」,少。③敦:勸勉;勉勵。④大質:純樸本質。質:樸實;淳樸。⑤日中:從天亮到正午的半天時間。

【白話】古代人民樸實,風俗淳厚,在上位者貪欲少,居下位者少偽詐。人們衹求衣能保煖,食可充飢,器具可供使用,住房能避風雨。用正確的道理教化,百姓安居樂業;用純樸的本質勸勉,百姓無放縱之心。上午是市場開放的時間,百姓進行交易後離開,各獲所需。這是風俗淳厚的結果。

治亂  Conquering Chaos

311、文公①問於郭偃②,郭偃,蔔偃。曰:「始也吾以國為易,易,易治也。今也難。」對曰:「君以為易,其難也將至矣;君以為難,其易也將至矣。」以為難,而勤脩之,故其易將至。(卷八 國語)

【註釋】①文公:即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春鞦時期晉國國君,春鞦五霸之一。②郭偃:晉國大夫,掌琯佔蔔,也稱蔔偃。

【白話】晉文公曏郭偃問道:「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治理國家是很容易的事,現在才感到很難。」郭偃廻答說:「君上如果以為容易,那麼睏難將會到來;君上如果認為睏難,那麼容易將會到來。」

312、大禹①曰:「後②尅③艱厥④後,臣尅艱厥臣,政迺乂⑤,黎民敏⑥德。」敏,疾也。能知為君之難,為臣不易,則其政治,而眾民皆疾脩德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大禹:鯀的兒子,名文命,號禹,夏後氏首領。受舜禪讓繼帝位,建立夏代。②後:上古及三代的部落首領及君王稱「後」。③尅:能夠。④厥:其。⑤乂(yì/ㄧˋ):治理,安定。⑥敏:敏捷,迅速。

【白話】大禹曾說:「如果君主能夠了解盡到君主職責的艱難,臣子能夠了解盡到臣子本分的艱辛,國政就會得以安定,民眾就會迅速去脩養自己的德行。」

313、義①也者,萬事之紀②也,君臣③上下④親疏⑤之所由起也,治亂安危之所在也。勿求於他,必反人情(人情作於己)。(卷三十九 呂氏春鞦)

【註釋】①義:謂符郃正義或道德規範。②紀:綱領。③君臣:指領導與被領導。④上下:長幼。⑤親疏:指關係或感情上距離的遠近。

【白話】義,是萬事的綱紀,是產生君臣、長幼、親疏關係各自本分的起點,是國家治亂安危關鍵之所在。(所以成敗)勿求於他人,必須反求諸己。(自己按正義行事,才能獲得成功。)

314、明主不用其智,而任聖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眾人之力。故以聖人之智思慮者,無不知也;以眾人之力起事者,無不成也。能自去而因①天下之智力,起②則身逸而福多。亂主獨用其智,而不任聖人之智;獨用其力,而不任眾人之力,故其身勞而禍多。故曰:「獨任之國(國舊作圖,改之),勞而多禍。」(卷三十二 琯子)

【註釋】①因:依託,憑藉。②起:清代戴望先生說:「元本無『起』字,此誤衍。」

【白話】賢明的君主不靠自己的智慧,而用聖人的智慧;不靠自己的力量,而用眾人的力量。所以憑藉聖人的智慧思考問題,就沒有不明白的;用眾人的力量做事,就沒有不成功的。能夠不固執己見而依靠天下人的智慧和力量,就會自身安逸而造福眾多。昏君獨恃自己的才智,而不信賴聖人的智慧;獨恃自己的能力,而不依靠眾人的力量,所以自身疲勞而禍患眾多。所以說:「獨斷專行的國君,其國勢必疲於奔命而又多禍。」

315、國之所以亂者四:內有疑①妻之妾,此宮亂也;庶有疑嫡之子,此家亂也;朝有疑相之臣,此國亂也;任官無能,此眾亂也。四者無別,主失其體;群官朋黨,以懷其私,則失彊(彊作族)矣。故妻必定,子必正,相必直立②以聽,官必忠信以敬。(卷三十二 琯子)

【註釋】①疑(nĭ/ㄋㄧˇ):通「擬」。比擬。②直立:正位,主其位的意思。直:正。立:古文「位」字。

【白話】國家之所以動亂的原因有四點:宮內有與正妻地位相當的寵妾,這是宮廷動亂的原因;庶子中有與嫡子地位相當的孩子,這是家中動亂的原因;朝廷中有權力與宰相相當的寵臣,這是國家動亂的原因;所任用的官員沒有才能,這是群吏動亂的原因。對這四種情況不能識別,君主就會喪失制度規章;群臣結為朋黨,各營私利,君主就會失去宗族的支持。所以,嫡妻必須要確定地位,嫡子必須要正名,宰相必須正位以聽政,百官必須忠信以敬業。

316、子張問政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①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屏,除也。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②,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人所利而利之,不亦(不亦上脫斯字)惠而不費乎?利民在政,無費於財。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言君子不以寡小而慢之。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③,謂之暴;不宿戒,而責目前成,為視成也。慢令致期④,謂之賊;與民無信,而虛刻⑤期。猶之與⑥人也,出納之吝 ⑦,謂之有司⑧。」謂財物俱當與人,而吝嗇於出內惜難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卷九 論語)

【註釋】①屏(bĭng/ㄅㄧㄥˇ):除去,排除,摒棄。②欲而不貪:下文雲「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可知此「欲」字是指欲仁欲義而言。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雲:「欲仁義者為廉,欲財色者為貪。」③視成:謂責其成功。④致期:南宋硃熹先生認為即「刻期」,指嚴格限定日期。⑤刻,通「剋」。⑥與:給予。⑦出納之吝:捨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氣。此處「出納」一詞衹有「出」的含義,沒有「納」的含義。俞樾先生《群經平議》雲:「此自言出之吝耳,納則何吝之有?因出納為人之恒言,故言出而並及納。」⑧有司:本是官吏的通稱,這裡指庫吏之類的小官,他們在財務出入時都要精確算計、嚴加盤查。從政的人如果這樣,就顯得吝嗇刻薄而小家子氣了。皇侃《論語義疏》:「有司,猶庫吏之屬。人君若物與人而吝,即與庫吏無異。」

【白話】子張曏孔子請教為政之道說:「怎樣才可以從事政治呢?」孔子說:「要尊崇五種美事,屏除四種惡事,這就可以從政了。」子張問:「什麼是五種美事?」孔子說:「君子為政,給人民恩惠而不耗費財力,勞役人民而不招民怨,有欲(欲仁欲義)而非自私之貪欲,心中安泰而不驕傲,有威儀而不兇猛。」子張又問:「怎樣才算給人民恩惠而不耗費財力?」孔子說:「就著人民可以得利之處,制定適當的政策來利民,這不就是惠民而不耗費財力嗎?需用民間勞力時,選擇可以勞動的(時間、情況和人民)去勞動他們,又有誰會怨呢?欲行仁政即行,便能得仁,又有什麼貪可言呢?君子待人,無論多數少數,也不論是大人物小人物,都不敢怠慢,這不就是心中安泰而不驕傲嗎?君子耑正其衣冠,自尊其瞻視儀容,令人望之儼然而生敬畏,這不就是有威儀而不兇猛嗎?」子張說:「什麼是四種惡政?」孔子說:「為政不先教民,民眾犯罪就殺,這叫做虐;為政不在事先一再地告誡,而立刻就要看到成果,這就是暴;政令發佈很慢,限期完成卻是緊急而刻不容緩,這就是賊害民眾;散發財物給人民,到發放時卻顯得吝嗇,這就叫小吏氣量。」

317、夫人君欲治者,既達專持刑德之柄矣,位必使當其德,祿必使當其功,官必使當其能。此三者治亂之本也。位當其德,則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祿當其功,則有勞者勸,無勞者慕。(卷四十七 政要論)

【白話】君王要讓天下達到大治,已經明瞭要用好法制和德教的權柄,那麼賜予人地位一定與其德行相符,賜予人俸祿一定與其功勞相符,賜予人官職一定與其才能相符。這三條,是治亂的根本。地位與德行相符,那麼賢德的人就會居於上位,不夠賢德的人就會居於下位;俸祿與功勞相符,那麼有功勞的人就會得到鼓勵,沒有功勞的人就會朝此努力。

318、國亂有三事:年飢民散,無食以聚之則亂;治國無法則亂;有法而不能用則亂。有食以聚民,有法而能行,國不治,未之有也。(卷三十七 尹文子)

【白話】造成國家混亂的原因有三種:遭受饑荒,人民流離失所,君主沒有糧食來聚攏安穩人民,國家就會混亂;治理國家沒有法令制度,國家會混亂;有了法令制度但不能貫徹執行,國家也會混亂。有足夠的糧食能夠聚攏安穩百姓,有良好的法令制度且能貫徹執行,而國家還不能治理好,是從來沒有的事。

鑒戒 Heedful of Troubling Signs

319、孔子觀於明堂①,睹四方之墉,墉,牆。有堯、舜、桀、紂之象,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而負斧扆②,南麪以朝諸侯之圖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謂從者曰:「此則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鏡者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務襲跡於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於所以危亡,是猶未有以異於卻步而欲求及前人也,豈非惑哉?」(卷十 孔子家語)

【註釋】①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這裡是孔子到周國所參觀的明堂。②斧扆(yĭ/ㄧˇ):古代帝王朝堂所用的狀如屏風的器具,以絳為質,高八尺,東西當戶牖之間。其上有斧形圖案,故名。《逸周書‧明堂》:「天子之位,負斧扆,南麪立。」

【白話】孔子在周國的明堂參觀時,看到四周的牆壁上繪有堯帝、舜帝、夏桀、商紂的畫像,畫像下麪都敘述了他們的善行和惡跡的情況,以及興盛和衰亡的規誡。還有周公輔佐成王時,抱著成王背靠斧紋圖案的屏風,麪南而坐接受諸侯來朝見的圖畫。孔子徘徊 在這些畫像前反覆瞻仰,對跟隨在身邊的弟子們說:「這就是周朝繁榮興盛的原因啊!明鏡是用來觀察人的身形的,歷史則是用來看清現實和預知未來的。如果君王既不努力承襲古代聖王之所以長治久安之道,又忽視亡國之君之所以危亡的原因,這就跟曏後麪倒退,卻想要趕上走在前麪的人沒有兩樣,豈不是很糊塗嗎?」

320、古人有言曰:「人無①於②水鑒③,當於民鑒。」古賢聖有言,人無於水鑒,當於民鑒也。視水見己形,視民行事見吉兇。今惟殷墜命,我其可弗大鑑?今惟殷紂無道,墜失天命,我其可不大視為戒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無:勿。②於:以。③鑒:照,察看。

【白話】古人有句格言說:「人不要衹把水當作鏡子觀察自己,而應當把百姓作為鏡子審查自己。」如今殷已失掉了他的天命,我們豈可不深刻反省以殷商滅亡之事為鑑呢?

321、殷君喜以人餧①虎;喜割人心;喜殺孕婦;喜殺人之父,孤人之子;喜奪;喜誣;以信為欺,欺者為真;以忠為不忠;忠諫者死,阿諛者賞;以君子為下;急令暴取;好田獵,出入不時;喜治宮室脩臺池,日夜無已;喜為酒池肉林糟丘,而牛飲者三千飲人;無長幼之序,貴賤之禮;喜聽讒用舉,無功者賞,無德者富;所愛專制而擅令,無禮義,無忠信,無聖人,無賢士,無法度,無陞斛②,無尺丈,無稱衡。此殷國之大妖也。(卷三十一 六韜)

【註釋】①餧(wèi/ㄨㄟˋ):亦作「餵」。餵養。②陞斛:陞與斛的郃稱,均為計量標準的名稱。

【白話】商紂王喜歡用人來餵虎;喜歡挖人的心;喜歡剖開孕婦的肚子;喜歡殺人之父,使人成為孤兒;喜歡奪取;喜歡妄言;把誠信當成欺詐,把欺詐當作真實;把忠誠視為不忠;忠心勸諫者被處死,阿諛奉承者受到賞賜;把君子看得卑下;政令苛急,暴取豪奪;喜好打獵,出入不避時節;喜好脩造宮室台池,日夜不停;喜好建造酒池、肉林和酒糟堆成的小山,還招集三千人狂飲;不分長幼的次序,沒有貴賤的禮節;喜歡聽信姦邪之人的讒言,並任用他們舉薦的人,使無功者受賞,使無德者富有;喜好專制而獨攬政令;不講禮義、不講忠信,目無聖人,無視賢士,國無法度,沒有計容量、量長短、稱輕重的統一標準。這些都是殷國大的反常、怪異之事。

322、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①賞輕而罰重,刑政錯亂。民力盡於奢侈,目眩於美色,志濁於財寶,邪臣在位,賢哲隱藏,百姓業業②,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憂。漢所以彊③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④,躬請巖穴⑤,廣採博察,以成其謀。此往事之明證也。(卷二十八 吳志下)

【註釋】①坐:因為,由於。②業業:危懼的樣子。③彊(qiáng/ㄑㄧㄤˊ):強盛;強大。④負薪:背負柴草,指地位低微的人。⑤巖穴:指巖穴之士,即隱士。古時隱士多山居,故稱。

【白話】以前秦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因為賞賜輕而刑罰重,刑法和政令混亂。國君的奢侈耗盡了民力,國君的雙眼被美色迷惑,心志被財寶腐蝕汙染,姦邪之臣在位掌權,賢明之人隱居退避,百姓憂慮恐懼,天下人深感痛苦,因此最終遭到國破家亡的禍患。漢朝之所以強盛的原因,就在於君主親自履行誠信,聽取諫言,招納賢才,恩惠施及微賤之人,親自禮請隱逸的賢士出山,廣泛聽取各種意見,全麪進行考察,從而成就了其宏遠的計畫。這些都是過去的鮮明例證。

323、王國富民,霸國富士①,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故患無所救。(卷三十七 尉繚子)

【註釋】①士:智者、賢者。後泛指讀書人,知識階層。

【白話】實行王道的國家,致力於讓百姓富裕;實行霸道的國家,致力於讓士人富足;勉強生存的國家,高官貴族們特別富裕;瀕於滅亡的國家,君王的糧倉府庫特別富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上層富得溢出而下民窮睏不堪,像這樣,一旦有亡國的禍患就無法挽救了。

324、《周書》曰:「天子見怪則脩德,諸侯見怪則脩政,大夫見怪則脩職,士庶見怪則脩身。」神不能傷道,妖亦不能害德。及衰世薄俗①,君臣多婬驕失政,士庶多邪心惡行,是以數有災異變怪②。又不能內自省視,畏天戒,而反外考謗議,求問厥故,惑於佞愚,而以自詿③誤,而令患禍得就,皆違天逆道者也。(卷四十四 桓子新論)

【註釋】①薄俗:輕薄的習俗,壞風氣。②變怪:災異變怪。③詿(guà/ㄍㄨㄚˋ):貽誤;搞壞。

【白話】《逸周書》上說:「天子看到怪異現象則脩養德行,諸侯看到怪異現象則脩明政教,大夫看到怪異現象則盡忠職守脩治政事,士人和百姓看到怪異現象則脩養自身。」神明不能傷害道義,妖異不能傷害仁德。到了世道衰敗、民風日下之時,君臣多驕奢婬逸,政治混亂,士人和百姓也多心術不正、作惡多耑,因此屢次發生災變怪異之事。又不能曏內自我反省、畏懼上天的警戒,反而曏外追究指責,求問災異發生的原因,從而被姦佞愚昧的小人所迷惑而自誤,使得禍患得以發生,這些都是違背天理、道義的。

325、仲叔於奚救孫桓子,桓子是以免。既,衛人賞之以邑,賞於奚也。辭,請曲縣①、軒,縣也。繁纓②以朝,許之。繁纓,馬飾,皆諸侯之服也。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器,車服也。名,爵號也。君之所司也,政之大節也。若以假人,與人政也。政亡,則國家從之,不可止也已。」(卷五 春鞦左氏傳中)

【註釋】①曲縣:亦作「曲懸」。古代天子在正堂將鐘磬等樂器四麪懸掛稱「宮縣」,諸侯衹懸掛在東西北三麪稱「曲縣」、「軒縣」,大夫僅掛左右兩麪稱「判縣」,士僅掛一麪稱「特縣」。縣:「懸」的古字。②繁(pán/ㄈㄢˊ)纓:古代天子、諸侯所用的馬飾。繁:馬腹帶。纓:馬頸革。

【白話】新築大夫仲叔於奚救援孫良夫,孫良夫因此免受災難。過後不久,衛君把城邑賞賜給仲叔於奚,於奚謝絕,而請求賜給他諸侯才能使用的「曲懸」和「繁纓」來朝見衛君,衛君允許了。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就說:「令人痛惜呀!還不如多賞他一些城邑。唯有禮器和爵位名號,不能隨便授予別人,這是國君所掌琯的,是為政的大綱。若以此授人,就等於給人政權。政權喪失了,國家也會跟著喪失,那就無可挽廻了。」

326、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傲。生富貴而能不驕傲者,未之有也。今寵祿初隆,百僚觀行,當堯舜之盛世,處光華之顯時,豈可不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白話】(崔駰勸諫竇太後之兄竇憲:)生來就富有的人會驕縱,生來就地位貴顯的人會傲慢。生來富貴而能夠不驕縱不傲慢的人,是不曾有過的。如今您的榮寵和祿位剛剛顯盛,百官都在看您的行動,您處在堯舜一般的盛世,正是榮耀顯赫之時,怎能不晝夜勤勞,長久擁有大家的讚譽?(竇憲未聽,之後圖謀篡位,漢和帝察覺而將其賜死。)

327、昔陳靈之被矢①,灌氏之泯族②,匪降自天,口實為之。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三緘③之戒,豈欺我哉。(卷五十 抱樸子)

【註釋】①陳靈公之被矢:《左傳·宣公十年》載:「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飲酒於夏氏,公謂行父曰:『徵舒似女。』對曰:『亦似君。』徵舒病之。公出,自其廄射而殺之。」②灌氏之泯族:《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載:「灌將軍夫者,潁陰人也。……灌夫為人剛直使酒,不好麪諛。……宗族賓客為權利,橫於潁川。……及飲酒酣,夫起舞屬丞相(田蚡),丞相不起。夫從坐上語侵之。魏其迺扶灌夫去,謝丞相。……丞相取燕王女為夫人。有太後詔,召列侯宗室皆往賀。……飲酒酣,武安起為壽,坐皆避蓆伏。已,魏其侯為壽,獨故人避蓆耳,餘半膝蓆。灌夫不悅,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蓆曰:『不能滿觴。』夫怒,因嘻笑曰:『將軍,貴人也,屬之!』時武安不肯。行酒次至臨汝侯,臨汝侯方與程不識耳語,又不避蓆。夫無所發怒,迺罵臨汝侯……武安遂怒曰:『此吾驕灌夫罪。』……劾灌夫罵坐不敬,系居室,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灌氏之屬,皆得棄市罪。」③三緘(jiān/ㄐㄧㄢ):指銅人嘴部三處被封。《說苑·敬慎》載:「孔子觀於周之太廟,見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又見《孔子家語·觀周》。緘:封閉。

【白話】從前陳靈公被射死,灌夫被滅族,災禍不是從天而降,而實在是言語造成的。言行是人生的關鍵,它主宰著人的榮譽或恥辱。古人關於三緘其口的告誡,難道是欺騙我們的嗎?

應事 Making Correct Response

328、肅禮容,居①中正,康②道德,履仁義,敬天地,恪③宗廟,此吉祥之術也,不幸而有災,則尅己責躬之所復也。然而有禱祈之禮、史巫④之事者,盡中正、竭精誠也。(卷四十五 昌言)

【註釋】①居:指存心。②康:褒揚,讚美。③恪(kè/ㄎㄜˋ):恭敬,恭謹。④史巫:祝史和巫覡(xí/ㄒㄧˊ)。古代司祭祀、事鬼神的人。

【白話】整肅禮節儀容,遵循正道,弘揚道德,施行仁義,尊敬天地,恭敬宗廟,是求得吉祥的方法,不幸有了災禍,嚴格尅制私欲、反省責備自己就能廻復吉祥。這樣才有祈禱的禮儀、掌祭祀的史官和巫師之業,目的都是為了竭盡中正精誠之意。

329、高於人之上者,必有以應於人。其察之也視下,視下者見之詳矣。人君誠能知所不知,不遺燈燭①童昏②之見,故無不可知而不知也。(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

【註釋】①燈燭:指從基層角度了解民情。承接上文所說「日月至光至大,而有所不遍者,以其高於眾之上也。燈燭至微至小,而無不可之者,以其明之下,能照日月之所蔽也」。②童昏:愚昧無知。

【白話】高居於眾人之上的人,一定要有恰當的應對眾人的心態和方法。他觀察問題能從基層的角度,了解下情。從基層的角度,他就能夠清楚明白地了解。君主真的能知道自己還有不知道的東西,就不會遺棄基層反映的民情和愚昧無知者之所見。因此,就沒有什麼不可了解的事情而不能弄清楚的了。

330、人主不周密,則正言直行之士危;正言直行之士危,則人主孤而無內①;人主孤而無內,則人臣黨而成群。使人主孤而無內,人臣黨而成群者,此非人臣之罪也,人主之過也。(卷三十二 琯子)

【註釋】①內:親信。

【白話】君主的思慮、行事不周密,說實話、行正道的人就會危險;說實話、行正道的人有危險,君主就會孤立而無親信;君主孤立無親,臣子就會結黨成群。使君主孤立無親,臣子結黨組派,這不是臣子的罪過,而是君主的過錯。

331、子貢為信陽宰,將行,孔子曰:「勤之慎之,奉天之時,無奪無伐,無暴無盜。」子貢曰:「賜也,少而事君子,豈以盜為累哉?」孔子曰:「而未之詳也。夫以賢代賢,是之謂奪;以不肖代賢,是之謂伐;緩①令急②誅③,是之謂暴;取善自與,是之謂盜。盜非竊財之謂也。吾聞之:知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怨所由生也。匿人之善,斯謂蔽賢;揚人之惡,斯謂小人。內不相訓④而外相謗,非親睦也。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惡,若己受之。故君子無所不慎焉。」(卷十 孔子家語)

【註釋】①緩:寬鬆。②急:嚴格;嚴厲。③誅:懲罰;責罰。④訓:警告;規勸。

【白話】孔子的弟子子貢當了信陽的地方官,將要前往赴任的時候,孔子對他說:「(你到那裡後)要勤奮工作,謹慎處事,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要『奪』,不要『伐』,不要『暴』,不要『盜』。」子貢說:「老師,弟子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在先生這裡學習,難道還會犯盜竊的過失嗎?」孔子說:「你還沒有進一步了解啊。用賢者取代賢者,這就叫做『奪』;用不賢的人取代賢者,這就叫做『伐』;政令很寬鬆而懲罰很嚴厲,這就叫做『暴』;取得佳績就歸功於自己,這就叫做『盜』。『盜』說的並不是指媮竊他人的財物啊。我聽說:懂得為官之道的人,能奉行法紀來為民謀利;不懂得為官之道的人,就會違法亂紀侵害百姓利益。這就是民怨產生的根源啊。隱匿別人的善,這就叫蔽賢;傳揚別人的惡,這就是小人。私下不相互告誡規勸而在外麪互相誹謗,這不是親善和睦的行為。要做到說起別人的善,就好像自己有這樣的善似的滿心歡喜;說別人的惡,就像是自己受到別人的攻擊一樣。所以君子沒有一件事不謹慎啊!」

332、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亂大謀。」巧言利口,則亂德義。小不忍則亂大謀。(卷九 論語)

【白話】孔子說:「能把無理說得有理而且動聽,這種言語足以擾亂人的德行。對人對事如在小處不能忍耐,便會擾亂大計。」

333、天有四殃:水、旱、饑、荒①。其至無時,非務積聚,何以備之?《夏箴》曰:「小人無兼年②之食,遇天饑③,妻子非其有也;大夫無兼年之食,遇天饑,臣妾④輿馬⑤非其有也;國無兼年之食,遇天饑,百姓非其百姓也。」戒之哉,不思禍咎無日矣。言不遠也。(卷八 周書)

【註釋】①饑、荒:穀物、果子等歉收或沒有收成。按《爾雅‧釋天》:「穀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②兼年:兩年。③天饑:天災造成的饑荒。④臣妾:古時對奴僕的稱謂,男曰臣,女曰妾。⑤輿馬:車馬。

【白話】天災有四種,即水災、旱災、五穀不熟、果子歉收。它們的到來沒有定時,若不致力於積蓄儲備糧食,用什麼來防備呢?《夏箴》說:「平民沒有夠喫兩年的糧食,遇到饑荒,妻子兒女就不屬他所有了;大夫沒有夠喫兩年的糧食,遇到饑荒,奴僕和車馬就不屬他所有了;國家沒有夠喫兩年的糧食,遇到饑荒,天下百姓就不屬他所有了。」要警戒啊!如果不思考這些問題,災禍臨頭就沒有多少時日了。

334、分土地,趣本業①,養桑麻,盡地力也。寡功②節用,則民自富。如是則水旱不能憂,兇年不能累也。(卷四十二 鹽鐵論)

【註釋】①本業:農業。②功:指徭役,古代官方規定的平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時期內或特殊情況下所承擔的無償社會勞動。一般有力役、軍役和雜役。

【白話】將土地分給百姓,致力於農業耕作,養蠶種麻,充分發揮土地的出產能力。減少徭役,節省政府的費用,那百姓自然就會富裕起來。如果能這樣,那麼水旱災害就不足以使我們憂愁,荒年也不足以讓我們受苦。

335、天下有信數①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舉;三曰強有所不能勝。故雖有堯之智,而無眾人之助,大功不立;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有賁②、育之強,而無術法,不得長生③。(卷四十 韓子)

【註釋】①信數:必然的道理。②賁(bēn/ㄅㄣ):指戰國時勇士孟賁。③長生:「長勝」之誤。

【白話】天下有三個必然的道理:一是再聰明也有做不成的事;二是力氣再大也有無法舉起的東西;三是再強大也有不能勝過的對手。所以雖然具有堯的智慧,而沒有眾人的幫助,也沒有辦法建立偉大的功業;雖然具有烏獲那樣大的力氣,而沒有別人的幫助,也不能把自己舉起來;雖然具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強壯,而沒有正確的方法,也不能永遠取勝。

慎始終 Exercising Caution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336、矇。《象》曰:山下出泉①,矇。君子以果行育德。(卷一 周易)

【註釋】①山下出泉:矇卦下坎為水,上艮為山,故雲「山下出泉」。

【白話】矇卦的《象傳》說:高山下流出泉水,這是啟迪矇昧的象徵。君子傚法矇卦的精神,行動時如水之必行,果決不疑、堅持不懈,來培育美好的德行。(泉水剛從山下流出時,沒受到汙染,也沒有固定的方曏,好比人的童年時期。此時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幼童見到善行必啟發善心,聽到道義必仰慕道義,因此君子要果決地引導幼童培養德行。)

337、弗務細行,終累①大德。輕忽小物,積害毀大,故君子慎其微也。為山九仞②,功虧一簣③。諭曏成也,未成一簣,猶不為山,故曰功虧一簣。是以聖人乾乾日側,慎終如始也。(卷二 尚書)

【註釋】①累:損害,妨礙。②仞:古代長度單位。一說七尺為一仞,又說八尺為一仞。③簣:盛土的竹筐。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群書治要360(Ⅲ) 伍 敬慎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