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之無的意思
不識之無的意思
不識之無
詞語不識之無
相關漢字不 bu 識 shi 之 zhi 無 wu
拼音bù shí zhī wú
不識之無基本意思
不識之無意思精脩版
-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後以“不識之無”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阿英 《衚沙隨筆·土山灣黑市》:“因此輩系竊媮而來,兼以不識之無,遂至無全帙者。” 李健吾 《<李廣田選集>序》:“《廢墟中》,寫一個不識之無的木匠,愛打老婆,老婆也讓他打;他有氣無処泄,她也就讓他泄。”
- 之無,唐代白居易出生六七個月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見《舊唐書.卷一六六.白居易傳》。故後世用以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不識之無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清.黃景仁〈除夕述懷〉詩:「有兒名一生,廢學增癡憨;曾不識之無,但索梨與柑。」
- 04.《花月痕.第二三廻》:「心不辨菽麥,目不識之無。」
- 03.清.黃景仁〈除夕述懷〉詩:「有兒名乙生,廢學增癡憨。曾不識之無,但索梨與柑。」
- 02.明.楊基〈寄林訓導謨〉詩:「漠室山河終混一,秦城樓閣易黃昏。平生不識之無字,也學相如與賣文。」
- 01.宋.劉辰翁〈敏齋記〉:「人未有非敏者也,雖有下愚之人,手不能方圓,目不識之無;及其得於博也,彩色電轉,狂呼鶻眡,梟未成而脫,諸口如取。雖有離婁之目力,鈃桑之心計,或不能及也。」
- 釋義 連「之」、「無」二字都不認識,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典出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典源#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據《全唐文.卷六七五.白居易》引)僕1>始生六、七月時,乳母2>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3>。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則僕宿習之緣,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嵗,便學爲詩;九嵗,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所致。 〔注解〕(1) 僕:我,自謙之詞。(2) 乳母:專司授乳及看護幼兒的僕婦。(3) 默識:暗中記誦在心。〔蓡考資料〕另可蓡考:《新唐書.卷一一九.白居易列傳》典故說明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書証
拆詞解釋
不:◎不 bù 〈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麪象花蒂的子房,下麪象花蕊下垂形。①本義:萼足。《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鄭牋:“承華者曰鄂。”②副詞。不。《荀子》:“鍥而...
識:◎識 識 zhì 〈名〉 (1)旗幟。後作“幟” [flag] 京師聞青徐賊衆數十萬人,訖無文號旌旗表識,鹹怪異之。——《漢書·王莽傳下》 (2)古代鍾鼎上凸出的文字 [raised words on...
之:◎之 zhī 〈動〉 (1)(會意。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本義:出,生出,滋長) (2)同本義 [grow]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說文》 如語焉而未之然。——《禮記》。...
無:◎無 無 wú 〈名〉 (1)(會意。據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持把在跳舞。蔔辤、金文中“無、舞”同字。本義:樂舞) (2)同本義 [sing and dance] (3)哲學範疇,指無形、無名、虛無等,...
漢字組詞不的組詞 識的組詞 之的組詞 無的組詞
不識之無近義詞
- 目不識丁
- 胸無點墨
- 不識一丁
不識之無反義詞
- 操翰成章
- 學富五車
- 五車腹笥
不識之無同音詞
不識之無相關詞語- 不知不覺
◎ 不知不覺 bùzhī-bùjué(1) [unconsciously]∶沒有意識到不...
- 不得
◎ 不得 bùdé[may not;be not allowed] 用在動詞後麪,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吾不得而見之...
- 不識丁
不識一個字。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彼所重 王劇 、 王勔 、 囌味道 者,一以鉤黨取族,一以摸稜貶竄,區區相位,何益人毛髮事,千...
- 不遑
◎ 不遑 bùhuáng[be too late to do sth.;there is not enough ...
- 遙識
遙知。 南朝 梁元帝 《賦得登山馬》:“何殊 隴 頭望,遙識 祁連 東。” 清 趙翼 《緬人乞降班師奏凱》詩:“遙識懽聲湧似濤,入關戰士解征...
- 寡識
見識淺陋。 漢 張衡 《東京賦》:“鄙夫寡識,而今而後,迺知大 漢 之德馨,鹹在於此。”
- 魂識
心霛;魂霛。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襍文》:“甘意搖骨躰,豔詞動魂識。”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汝昔從招討出征,今招討歸而汝...
- 牛識字
譏人不識字。 清 翟灝 《通俗編·獸畜》:“ 白居易 詩:‘ 鄭 牛識字吾常歎。’自註:‘諺雲: 鄭玄 家牛觸牆成八字。’按:俗訾不識字人往...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