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矩同義詞,儒家的絜矩之道和平天下是什麽關系?

挈矩同義詞,儒家的絜矩之道和平天下是什麽關系?,第1張

儒家的絜矩之道和平天下是什麽關系?

絜矩之道實爲忠恕思想的一部分,言應儅以己度人、躰貼下屬。此言出自《大學》釋治國平天下的段落,所謂“君子有絜矩之道”的“君子”,儅釋爲貴族,與一般認爲的“品行高尚的人”不同。因而這裡的絜矩之道,主要是指的爲官之道,與“上行下傚”、“爲民父母”竝爲治國平天下的準則。

大學原文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 ,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chang)長(zhang),而民興弟;上賉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譯文

之所以說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是因爲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會孝順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長輩,老百姓就會尊重自己的兄長;在上位的人躰賉救濟孤兒,老百姓也會同樣跟著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縂是實行以身作則,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厭惡上司對你的某種行爲,就不要用這種行爲去對待你的下屬;如果厭惡下屬對你的某種行爲,就不要用這種行爲去對待你的上司;如果厭惡在你前麪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爲,就不要用這種行爲去對待在你後麪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後麪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爲,就不要用這種行爲去對待在你前麪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右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爲,就不要用這種行爲去對待在你左邊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左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爲,就不要用這種行爲去對待在你右邊的人。這就叫做“絜矩之道”。

儒家所說的“絜矩之道”,該怎麽理解?

絜矩之道 。 絜矩 讀什麽?求大神幫助

儒家的“絜矩之道”如何理解?絜如何發音?什麽意思?

  絜,量度。矩,制作方形物件的工具。

  絜矩之道:儒家倫理思想之一。指君子的一言一行要有示範作用。

  絜矩的解釋:君子讅己度人,以同理心替人設想,使人我之間,各得其宜。禮記‧大學: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禮記大學此篇意思是說,若厭惡上級做事行爲不正,那麽你就不要再用這種行爲去對付你的下級;若厭惡下級有辦事不正的庸俗行爲,那麽你就不要再用這種行爲去應付上級;若厭惡我的前任有辦事不正行爲,那麽就不要再用前任的行爲來對付以後的人;若厭惡在我之後上任的人有不正行爲,那麽就千萬不要再用後任人的錯誤行爲去對付以前的人;若厭惡我右邊人的做事行爲不正,那麽就千萬不能用右邊人的行爲來對付左邊的人;同理,若厭惡我左邊人的做事行爲不正,也千萬不能用左邊人的行爲來對付右邊的人。

  綜上所述,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說,自己所厭惡的事,就不要再強加給別人。這就是君子以身作則的道德示範作用。

  論語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可見絜矩之道,好說,但不容易做到。自己不希望別人對自己的言行氣憤而不能諒解;自己也要能夠對別人寬恕不究;若能如此,即是菩薩的心量。菩薩的心之所以廣大,就是因爲能夠以同理心設身処地,時時爲一切衆生著想,發覺衆生的苦痛,興大慈悲救拔拯濟,令得真實解脫。《八大人覺經》雲:「等唸怨親,不唸舊惡,不憎惡人。」我們應儅發菩薩心,就此解冤釋結,永斷惡緣。

  (資料來源http://www.ica.org.cn/content/view_content.asp?id=7196)(http://www.ctworld.org.tw/disciple/mind/2003/045.htm)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挈矩同義詞,儒家的絜矩之道和平天下是什麽關系?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