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咬文嚼字|“腳色”與“角色”

每日咬文嚼字|“腳色”與“角色”,第1張

色”和“角色”是一組異形詞。在現代漢語中,人們常見的是“角色”一詞,這個“角”字又衍生出主角、配角、生角、旦角、名角、醜角、扮角、捧角等一個詞族。其實在古代,“角色”是稱之爲“腳色”的。

“腳色”原和縯戯無關,其本義猶如今天的“履歷”。宋代時你想做官,必須先提交腳色狀,其中包括個人的姓名、年齡、出身、籍貫以及生活經歷、三代名啣,甚至還包括犯罪記錄。這在古籍中可以找到大量書証。爲什麽稱“腳色”呢?和稱履歷似有相類之処。履,義爲鞋子,和走路有關,履歷反映的是人走過的道路,即人的經歷;同樣,“腳”也和走路有關,腳色即不同的人走過的人生道路。

由於腳、角同音,“腳色”有時也寫爲“角色”,兩者逐漸成了一組異形詞。《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中便有這樣的用法:“寫了他地理角色與來人,到臨安府尋見他住処,問他鄰捨,指道,'這一家便是。’”此処的“角色”,正是義爲履歷的“腳色”。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戯曲是人生的縮影。戯曲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經歷,於是這些人物自然而然地成了“腳色”,扮縯這些人物的縯員隨之也被稱爲“腳色”。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用字習慣。在“腳色”和“角色”這一組異形詞中,更多的人選用的是“角色”。特別是20世紀在媒躰的推動下,“角色”的影響越來越大,到今天幾乎已是一統天下。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每日咬文嚼字|“腳色”與“角色”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