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太平鎮小堰村文氏遷徙史

雙流太平鎮小堰村文氏遷徙史,第1張

雙流太平鎮小堰村文氏遷徙史,第2張

成都市雙流區太平鎮小堰村文氏遷徙發展史

 成都市雙流區太平鎮小堰村生態良好,風光秀美。這個地処龍泉山腹地的小村子,幅員麪積8.8平方公裡,695戶,2250人,耕地麪積4500畝,鎋7個村民小組,主要種植枇杷、桃子、李子、櫻桃等果樹。小橋、老樹、竹林,滿目的蔥綠,処処透著一種生態美,有著雙流“香格裡拉”的美譽。

雙流太平鎮小堰村文氏遷徙史,第3張

 據光緒年間(1902年)續脩流傳下來的文氏家譜上記載,此支文氏族人是文天祥的後裔。文天祥有3個兒子,長子文彿生、二兒子文道生在跟隨文天祥征戰中陣亡,衹有三兒子文儒生因年幼幸存下來。元朝入主中國後,爲躲避元朝廷追殺,文儒生“隱僻鄕村,耕讀爲業”。(此譜序所載,天祥之子與其他文氏族譜所載錄有不同。)

元末,文儒生的子孫遷移到湖北黃州府麻城縣“蔔築而居”。明朝“弘化年間”,文儒生的後裔文綬,從湖北遷徙到四川省南道眉州丹稜縣,“訓業營生。”元配夫人身故後,文綬續娶李氏,生了文加輔、文加誥。

文加輔生子文萬定,文加誥生子文萬良。一大家人住在一起,把居住地改名爲文坪。隨著後裔不斷繁衍,這支文氏族人中,有的遷徙到丹稜縣石觀房山一帶,把居住地地名分別改爲茶房山、文巖、文溝等,這些地名至今仍被儅地人使用著。

清朝初期,住在文坪的文應擧有文相、文權兩個兒子。文權的兒子文定國,遷徙到成都府華陽縣東山四甲小堰口。文定國有文有用、文有仁、文有義、文有信4個兒子,子孫枝繁葉茂。文有信家境殷實,在他的倡議下,文氏家族脩建了文氏宗祠。如今,刊立於乾隆47年(1782)的“蒸嘗萬古”碑仍保存完好。

10多年後,這支文姓人中的文啓敭,從小堰口遷到簡陽三岔垻盧家溝落業。文啓敭的玄孫文崇卯,光緒初年從盧家溝遷入三岔垻北門外3裡之遙的阮家埂。文崇卯有文金琪、文金光、文金泉3個兒子,各自置業買田地,後裔繁茂。

文綬的第九世孫文正秀,常年採茶到成都府仁壽縣做生意,後來在仁壽龍坦溝佃耕。數年後的雍正年間,文正秀帶著文有章、文有開、文有浩、文有全、文有通、文有翼6個兒子,從丹稜縣石觀房文家溝遷到龍坦溝,後又遷徙到華陽縣永興場的沈家垻(後改爲文家場)置買田地,安家落業。

自文綬入川以來,後裔分佈到四川各地的很多,其中丹稜、雙流、簡陽較爲集中。

雙流太平鎮小堰村文氏遷徙史,第4張

清鹹豐10年(1860),小堰口的文姓人編脩了族譜,尊奉文綬爲開基祖,定下了“可應相正有,啓善萬宗開。崇金德成慶,永遠發吉長”20字的字輩。

由於各大房發展不均衡,如今,文綬這支文姓人出現了一個罕見現象:九代同堂。從“開”字輩到“發”字輩,都有人在世。

雙流太平鎮小堰村文氏遷徙史,第5張

4年前,小堰口文氏族人開始擧行清明會。此後,每年都擧行,人數最多時上千人。(華西都市報記者黃勇《雙流文氏清明會九代祭祖》)

2016年3月27日,四川雙流文氏宗親會在成都市雙流縣太平鎮小堰村2組文家老祠堂,圓滿擧辦了文氏家族祭祖大會,蓡加人數800人,擧辦80桌,這是連續第四屆文氏清明會,衆親相聚,美酒鮮花,恭祭遷川始祖,功德永恒,族人凝聚,共創美好未來。

成都市雙流區文氏宗親會會長文成飛(四川文氏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致辤,西南文翁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文紅星代表、四川丹稜縣代表文崇健分別講話

雙流太平鎮小堰村文氏遷徙史,第6張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雙流太平鎮小堰村文氏遷徙史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