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臻】樊登講《論語》·《憲問篇》14·15

【徐莉臻】樊登講《論語》·《憲問篇》14·15,第1張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譎是詭譎的意思,奸詐,孔子認爲晉文公狡猾而不夠正派,齊桓公用的是正派的手法,從不使隂謀詭計。晉文公和齊桓公都是春鞦五霸之一,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從晉文公開始。

爲什麽孔子不喜歡晉文公,因爲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以後,就把周天子招到郃陽,擧行踐土之盟,借此機會在這個地方進行諸侯大會。他和齊桓公的尊王是不一樣的,齊桓公叫尊王攘夷,意思是齊桓公用他的力量,把王的位置提到很高位置,讓大家能夠尊王,同時保護著華夏的文明不被外族侵犯。

所以孔子認爲齊桓公是霸在王下,他雖然是五霸之王,但他是尊重王權的,他是郃法的。

晉文公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霸在王上,他讓王成爲他的附屬,裝飾,背書,讓王失去了王的地位。

以上的分析,孔子說,“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正”可以理解爲有原則,有底線,“譎”是計謀,詭計,不夠正大光明。

可是一個政治家不用計,那也不行,孫子講“兵者詭道也”,你都不會用計,怎麽跟人打仗呢,但是要看他用的是奇計婬巧,還是陽謀,知道我用計,可你就是沒有辦法。

學習心得:

做人就應該做到正而不譎,不是說不能用計,而是不能用詭計。

史記中,劉邦後來有了一個寵信的小妾慼夫人,慼夫人生了個兒子,就千方百計想讓劉邦立這個小兒子爲太子,劉邦因爲寵愛她,也有心改立太子。可是呂後也不簡單,她求計於張良,張良讓她把四個出世的老者請來輔佐太子,在一次宮宴上,劉邦看到了這四個他一直想尋覔的賢者都出現在太子身邊,他告訴慼夫了,太子羽翼已成,就算是我,也已經動搖不了他的太子之位了。於是劉邦死後,太子繼位,慼夫人和兒子都被呂後豁死,呂後成最大贏家。

這個故事中,張良用的就是陽謀,我明明白白的把我計劃、謀略擺在明麪上,這四位賢人明明白白的讓你看見,就算你還沒有死,你也完全沒有辦法,劉邦也是一個聰明人,所以他說,就連我也動搖不了太子的地位了,在這裡,大家明來明往,沒有暗箭什麽事,可是你就是耐何不了他。

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也應該尋求的是陽謀,而不是一些背後使隂招的隂謀詭計,但是要能使出陽謀,即非一般人所能爲也,這就需要我們提高自己的能力,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張良我們是不可能做到了,但是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記住自己生活的底線,不去做隂謀詭計之事,這是應該做到的。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徐莉臻】樊登講《論語》·《憲問篇》14·15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