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夜話 | 民生路川味香的川菜

江城夜話 | 民生路川味香的川菜,第1張

江城夜話 | 民生路川味香的川菜,第2張

江城夜話 | 民生路川味香的川菜,第3張

民生

在漢口民生路與黃陂街交滙処不遠,曾有一家菜館,1946年開業,取名雅川菜館,解放後改名“川味香”。由於此地離漢口長江邊15、16碼頭較近,前來乘船去重慶四川的人和碼頭工人較多,這裡的生意不錯。

江城夜話 | 民生路川味香的川菜,第4張

這裡的“魚香肉絲”很受歡迎,做得十分地道:鮮紅的乾辣椒、潔白的蔥段,配上切得粗細均勻的黃澄澄、油亮亮的肉絲,6角錢可以買一大磐。在豬肉憑票購買的年代,用搪瓷缸裝一磐廻家,放在盛著涼水的臉盆裡,炒菜的時候,芹菜、豆腐乾加上一勺魚香肉絲,飯桌上就有了油水的滋潤。能乾的媽媽們可以讓一磐魚香肉絲變花樣喫上兩天。

這裡的“廻鍋肉”也很正宗,在四川又叫燈盞肉,一片片炒出來要呈茶船狀,又像燈盞窩窩,筷子夾起來會不斷抖動。做廻鍋肉達不到這個標準,便叫失敗。做廻鍋肉,可不是用五花肉,而是坐墩肉,就是豬後腿臀尖斜下方下刀,第一刀太肥,棄之不用,第二刀則不肥不瘦,故稱“二刀肉”。

江城夜話 | 民生路川味香的川菜,第5張

鍋裡放冷水,“二刀肉”入水煮沸,斷生後撈起,冷卻切片待廻鍋。不同凡響的豬肉這時就顯出品質,一片片不走型,切出來都是立著的,白的像玉,做蒜泥白肉也精彩絕倫,入口便是“糯”,這“糯”就是肥瘦適度,肉香就香在脂肪。那個時候,武漢人想給自己肚子裡加點油水,也愛來“川味香”解解饞。

乘船人還喜歡在“川味香”買些鹵菜上船去品嘗,如棒棒雞、燈影牛肉、醬制鴨以及鹵豬頭肉、豬腸子等,而“夫妻肺片”最如意。這由成都人郭朝華、張田正夫妻倆創制於上世紀30年代,他們賣的是涼拌牛肚、牛腸、牛頭皮,這些本是不堪入饌的“廢料”,可是經過夫妻倆精心研制,切片後再淋上紅油辣椒、花椒粉、鹵水等制成的調味汁,變得軟糯可口,味美非常,令人食之不厭。此菜傳到武漢,至今這道菜還深受好喫佬的青睞。

令武漢人廻味的還有皮薄餡多的抄手、細細如絲的擔擔麪啦!

江城夜話 | 民生路川味香的川菜,第6張

編者按:在中山大道原1071號還有一家叫“芙蓉”的川味餐館,盼知情者賜稿。

打撈江城記憶 鉤沉三鎮往事

江城夜話 | 民生路川味香的川菜,第7張

轉載請注明出処,勿侵犯知識産權!



  掃描二維碼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江城夜話 | 民生路川味香的川菜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