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語中經常講的兩字詞組

滬語中經常講的兩字詞組,第1張

上海方言經常講的詞組實際傳承邪氣久遠,遠非想儅然寫音近字介便儅。“危險八蠟”,「八蠟」實爲「不剌」;“危險來兮”「來兮」實爲「來稀」;“來賽不來賽”「來賽」實爲「來三」。

不剌  音不剌。義爲:無義。

  不剌,傳承近兩千年。

《漢典》解釋:語氣詞,無義。

《百度》查閲“語尾助詞”。

而感覺上有實義:剌戾也;不剌  不戾也,不違背,不違拗,服從,順從,順應。

滬語:1.小不剌子  義爲:小小順民  小乖乖。

2.膩心不剌  義爲:膩心來稀。

3.齷齪不剌  義爲:齷齪來稀。

4.危險不剌  義爲:危險來稀。

均爲加強語氣,作助詞用。

剌【唐韻】盧達切【集韻】【韻會】【正韻】郞達切,剌音辢。【說文】戾也。從束從刀。刀者,剌之也。【徐曰】剌,乖違者莫若刀也。【前漢·杜欽傳】無乖剌之心。

《百度》

1.助詞。用於語尾,以加強語氣。

2.助詞。亦作“不倈”。表轉接語氣。

3.助詞。亦作“不倈”。

撥剌

1.不正貌。謂琴弦壓軫,聲音走調。

2.張弓貌。

3.亦作“ 撥喇 ”。象聲詞。

4.形容魚尾撥水聲。喻魚疾遊。

來稀  音來稀。義爲:少有。

來稀,出自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処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滬語:「來稀」出自「人生七十古來稀」,稀,稀少,古時七十嵗人生已是比較少有了。「好白相來稀」好白相得少見少有;「嗲來稀」嗲得少見少有;「好來稀」少有的好;「脾氣恘來稀」少有的壞脾氣...「來稀」作「少見少有」解。

魯迅先生在《推》裡,提到“好白相來希呀”書作「來希」。「希」與「稀」相通。

「來兮」來吧;「來西」不知何意。

稀:【唐韻】【集韻】【韻會】竝香依切,音希。【說文】疏也。【徐曰】當從爻從巾。爻者,希疏之義,與爽同意,巾象禾之根莖。至於莃晞皆當從稀省,何以知之,說文無希字故也。 又姓。見【姓苑】【集韻】通作希。

來三 音來三。義爲:行得通;能乾。

  來三,傳承約一百六十年。

《清稗類鈔》講來自《吳下諺聯》:“明季一學臣,遣人在外招搖,每名秀才需白金三百兩,兩不取信,許於入場示之征。其童生坐來字三號,言來三百金也。出迺急付之,榜發獲雋。自後得售者,皆隱語「來三」,不照者曰「不來三」,凡事皆然,不但考試矣。”

清朝,王有光的《吳下諺聯》提到"來三"與考試作弊有關。一個秀才可賣白銀300兩。每個蓡加考試的人都是一間單獨的考房裡,然後要在裡麪待上三天,考試結束以後才能出來。考房都有編號的。其中一般"來"字第三間都是都是買文憑的,考不考一樣。後來就把不考就成功叫"來三",反之稱爲"不來三"。也叫"來事,不來事"。

從此以後凡事能辦到就講“來三的,來事的”,不能辦到就講“不來三,不來事”,省略講“不來的”,吳語僎是疊恁講。

人能乾,不能乾,亦謂其人「來三」「不來三」。

有人講是“藍衫”一種古代“學位服”,但是“來三”還可以講“來事”;“藍衫”可以講“藍事”否啊?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滬語中經常講的兩字詞組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