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廈傷寒論筆記(二九六)辨少陽病脈証竝治第265條辨

倪海廈傷寒論筆記(二九六)辨少陽病脈証竝治第265條辨,第1張

傷寒論》第265條辨:“傷寒,脈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瘉,胃不和,則煩而悸。”

【原文解釋】外感病,脈象弦細,頭痛發熱的,是症屬少陽。少陽病不能用發汗法治療,誤發其汗,津液受損,津傷胃燥,邪傳陽明,就會出現譫語。若通過治療,胃氣得以調和,則會痊瘉;若胃氣不和,則會出現煩躁、心悸的變症。

“傷寒,脈弦細”,按照道理來講脈是浮的而且是緊的,就知道是表實,這裡脈是弦細,弦就是進入少陽。

這條辨是以脈來作主,病人本來衹是傷寒而已,取發汗的時候,一定是診察到病人病在表才會去發汗,結果摸到病人脈弦細,就是病已經入裡了,進入到少陽了。

怎麽知道病已經進入少陽了呢?因爲看不到口苦咽乾,看到脈弦細,弦細代表水脈,弦脈出現的時候代表少陽。所以摸到脈弦細,就知道病毒進入水道系統了,以脈証來看是少陽証。

“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已經過了本經,這個時候,我們知道已經進入少陽証了了。也就是說病人又頭痛、發熱,就是有太陽証的現象,如果是麻黃湯証的時候脈浮且緊,桂枝湯証的時候脈浮且緩,現在病人不是浮脈,而是弦細的脈。代表病人表証已經沒有了,病入裡了,屬少陽。

“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看到病人是少陽証,也就是說看到病是頭痛發熱,摸他的脈是弦細的,這是少陽証,不可以發汗,衹要發汗,就會譫語。

這個條辨講的就脈弦而細,絕對不要看到頭痛,發熱,就以爲是太陽証就開処方,開了發汗劑,就會造成腸胃的津液不夠,而形成譫語。太陽証有頭痛發熱,還有骨節疼痛,惡風,不要衹看到頭痛發熱就開処方。

衹要摸到病人的脈是弦而細,不可發汗,因爲發汗是爲了把病毒排出去,把皮膚表麪的病毒發出去,但是病毒已經進入三焦淋巴系統了,發汗衹是把津液更傷而已。所以,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瘉。胃不和則煩而躁,譫語的原因發汗太過,腸胃津液受損,造成就是大便堵到了。

有少陽証出現的時候,病人一定是兼有往來寒熱,也就是忽冷忽熱,或者有點惡心的現象。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倪海廈傷寒論筆記(二九六)辨少陽病脈証竝治第265條辨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