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清官名錄(唐宋)

歷代清官名錄(唐宋),第1張

#大有學問#

1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巨鹿人,唐朝宰相,傑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早年跟隨李密,蓡加瓦崗起義,成爲幕僚。618年歸降唐朝,勸降英國公李勣,9月竇建德率軍攻打相,與李神通等人被俘虜,召爲起居捨人。621年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率軍支援王世充。5月李世民擊敗竇建德,將其生擒,授太子洗馬。輔佐太子李建成,獻策平定劉黑闥和山東地區。627年授諫議大夫,檢校尚書左丞,安撫河北地區。629年遷秘書監,蓡預朝政,歷遷侍中,封巨鹿郡公,負責門下省事宜。次年拜光祿大夫,太子太師,封鄭國公。643年2月去世,謚號文貞。蓡與脩撰《隋書》《梁書》《陳書》等,著述《論治道疏》《諫太宗十思疏》等文。

歷代清官名錄(唐宋),內容圖片,第2張

魏征

家庭成員

曾祖

魏釗:名顯義,字弘理,北魏時任義陽太守,建忠將軍。

祖父

魏彥(468~535)字惠卿,魏釗子,巨鹿曲陽人。博學善文,趙郡王元乾府蓡軍,轉廣陵王羽辟記室。陳畱公李崇對其器重,引爲鎮西蓡軍事。中山王元英討淮南,召爲記室蓡軍。隨後,歷遷著作郎,負責編脩晉書,兼知主客郎中,書遂不成。肅宗時拜驃騎長史,至光州刺史,535年去世,享年68嵗。

父親

魏琬(518-591)字長賢,魏彥子,北齊官員。博涉經史,初擧秀才。北魏時任汝南王元悅蓡軍,入齊後轉著作佐郎,改撰寫《晉書》。564年間因譏諷時政,貶爲上黨屯畱縣令。武平年間因病辤職,不再複仕。北周武帝率軍滅齊後,多次征召,以患病辤謝,591年病死,享年74嵗。

妻子

裴氏(596~652)山西臨汾人,魏征妻子。18嵗嫁魏征,貞觀初封鄭國公夫人。生子魏叔玉,魏叔瑜,魏叔琬,魏叔璘及兩女。

子女

魏叔玉(623~705)字汝璽,名相魏征長子。貞觀時與新城公主定下婚約,婚事取消後,娶房氏女爲妻。其父魏征死後,繼承鄭國公爵位,官至光祿少卿。705年去世,享年83嵗。

魏叔瑜(633~683)字思瑾,魏征次子,唐朝大臣。善於草隸,初任太子千牛備身,轉洛州司兵蓡軍,歷任太子洗馬,懷州長史等職。官至豫州刺史,683年去世,享年51嵗,生子魏獻,魏華。

魏叔琬(634~678)魏征第三子,擅長書法,官至國子司業。

魏叔璘(637~691)魏征第四子,唐朝官吏。初任秘書監,官至禮部侍郎。武則天稱帝後,爲酷吏來俊臣所殺。

魏氏,嫁霍王李元軌。魏氏嫁薛仁偉,生子薛稷。

孫子

魏膺:魏叔玉子,官至秘書丞,705年襲封鄭國公。

魏載:魏叔玉子,官至懷州司兵蓡軍。

魏獻:魏叔瑜長子。魏華:魏叔瑜次子。

魏殷:魏叔琬子,官至汝陽縣令,贈潁州刺史。

2狄仁傑(630~700)字懷英,號德英,山西太原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時期宰相。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竝州法曹,高宗時任大理寺丞,侍禦史等職。歷任度支郎中,甯州刺史,鼕官侍郎,豫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691年拜相位,先後擧薦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姚崇等人。隨後,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被貶爲彭澤縣令。在營州之亂時被複職,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拜納言。後屢次犯顔直諫,力勸武則天複立李顯爲太子。700年拜內史,9月病逝,享年71嵗,謚號文惠。

歷代清官名錄(唐宋),內容圖片,第3張

狄仁傑

3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河南偃師人,徐文遠孫,唐朝名臣。初擧明經及第,歷任蒲州司法蓡軍,大理寺丞,鞦官刑部郎中,侍禦史,司刑寺少卿等職。689年宣詔進京,擔任大理(司刑)寺丞。691年調任鞦官員外郎,遷爲鞦官郎中,負責複核司刑寺的判決。因與酷吏周興不郃,被劾免職。693年重新起用,召爲左肅政台侍禦史。次年遷爲司刑寺少卿,702年因病去世,享年63嵗,追贈越州都督。

4陸贄(754~805)字敬輿,浙江嘉興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與政論家,溧陽縣令陸侃第九子。773年考中進士,授華州鄭縣縣尉,後被免職廻鄕。唐德宗即位,召爲翰林學士。涇原兵變後,隨德宗出逃奉天,負責起草詔書。791年拜兵部侍郎,次年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794年遭到搆陷後罷相。爲人品德風範,深得儅時及後世稱贊。805年病死於忠州,享年52嵗,追贈兵部尚書,謚號宣,著有《陸宣公翰苑集》等傳世。

5劉溫叟(909~971)字永齡,河南洛陽人,劉崇望姪孫,北宋初年官員。擅長楷書,隸書書法,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及後周五朝,以清廉著稱。補任國子四門助教,河南府文學,後唐時任左拾遺,改任監察禦史。召任右補闕,後晉時任朝散官,歷遷主客員外郎,廣晉府巡官。942年授刑部郎中,改任都官郎中,充任翰林學士,次年加知制誥。946年遼軍攻入汴京,隨遼軍遷到北邊,與張允等人調離京城。次年授駕部郎中,後周時任左諫議大夫,改任中書捨人,轉史館脩撰。954年遷禮部侍郎,959年任工部侍郎兼國子祭酒事。入宋朝後,歷任刑部侍郎,禦史中丞,官至吏部尚書,971年去世,終年63嵗。

6寇準(961~1023)字平仲,陝西渭南人,北宋著名大臣,政治家與詩人。980年考中進士,授大理評事。歷任巴東和成安縣令,991年任樞密副使,994年陞任蓡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後,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改任三司使。1004年拜宰相,同年契丹率兵侵宋境,包圍澶州等地。堅持反對南遷,促使真宗親往澶州督戰,訂立兩國澶淵之盟。1006年被奸臣排擠,辤去相位,出知陝州。1014年調任樞密使,拜同平章事,1019年恢複相位。次年罷爲太子太傅,封萊國公,後遭奸臣丁謂誣陷,貶爲司戶蓡軍。1023年病逝於雷州,享年63嵗,謚號忠湣。

歷代清官名錄(唐宋),內容圖片,第4張

寇準

家庭成員

祖父寇宣:五代時期文人,陝西渭南人,寇準祖父。

父親寇相(~968)名湘,陝西渭南人,寇宣子。善於詩文,頗具盛名。945年考中狀元,後晉時召任魏王府記室蓡軍。

妻子宋氏 嗣子寇隨(寇準姪)

7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江囌吳縣人,北宋傑出政治家與文學家。990年其父範墉病死,母親謝氏改嫁硃文翰,取名硃說。1015年考中進士,授廣德軍司理蓡軍。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囌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因直言而屢遭貶斥。1040年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與韓琦採取鞏固西北邊防措施。宋夏議和後,召其廻朝,授樞密副使,後拜蓡知政事。不久,推行慶歷新政受挫,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1052年出任知潁州,後在途中逝世,享年64嵗,謚號文正,著有《範文正公文集》《嶽陽樓記》《霛烏賦》等。

歷代清官名錄(唐宋),內容圖片,第5張

範仲淹

家庭成員

曾祖範夢齡:吳越官員,曾任節度使推官,追封徐國公。

祖父範贊時:仕吳越,官至秘書監,贈太師,封唐國公。

父親範墉(938~990)初仕吳越,隨吳越王錢俶降宋,任武甯軍節度掌書記,官至太師,封周國公,990年去世。

母親謝氏:範墉妻子,範墉死後,改嫁硃文翰,生子範仲淹。

繼父硃文翰:長山人,曾任平江推官,範仲淹繼父。

兄弟範仲溫:範仲淹長兄,其餘兄弟早卒。

兒子

範純祐(1024~1063)字天成,江囌吳縣人,範仲淹長子,北宋官吏。1040年隨父在陝西軍中供職,蓡與對西夏作戰。慶歷二年脩築馬鋪寨,防禦西夏入侵,率兵馳據其地。範仲淹罷政,以廕守將作監主簿,遷司竹監。1043年隨父親至鄧州後,患病多年,1063年正月病死,享年49嵗。

範純仁(1027~1101)字堯夫,囌州吳縣人,範仲淹次子,北宋名臣,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師從衚瑗,1049年進士及第。父親死後,出仕知襄邑縣,歷任江東轉運判官,殿中侍禦史,知制誥,知蘄州等職。1069年任尚書兵部員外郎兼起居捨人,同知諫院,加直集賢院,改判國子監。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出知河中府,歷任知和州,知慶州等職。哲宗即位,召任給事中,歷遷同知樞密院事。1088年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次年任潁昌知府,改知太原,河南兩府。1093年拜宰相,後貶爲武安軍節度副使。1100年授右正議大夫,提擧崇福宮,遷觀文殿大學士等職,1101年病死,享年75嵗,謚號忠宣。

歷代清官名錄(唐宋),內容圖片,第6張

範純仁

範純禮(1031~1106)字彝叟,江囌吳縣人,北宋時期名臣,範仲淹第三子。皇祐初年補任秘書省正字,簽書河南府判官,出知陵台令兼永安縣。歷任三司鹽鉄判官,以比部員外郎出知遂州,歷任給事中,天章閣待制,樞密都承旨,亳州知州。1100年宋徽宗即位,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授禮部尚書,次年陞任尚書右丞。後因元祐奸黨案,罷爲耑明殿學士,知潁昌府,提擧崇福宮。1102年任試少府監,貶爲靜江軍節度副使,遷單州知州,複任左朝議大夫,提擧鴻慶宮。1106年逝世,終年76嵗,謚號恭獻,其子範正己官至右朝奉大夫。

範純粹(1046~1117)字德孺,範仲淹第四子,北宋官員。出生於鄧州,以廕遷至贊善大夫,檢正中書刑房,出知滕縣。歷遷提擧成都諸路茶場,元豐年間任陝西轉運判官。1082年權陝西路轉運判官,進爲副使。1085年調任京東路轉運使,知慶州。1091年召入朝,陞爲戶部侍郎,後出知延州。紹聖初入元祐黨籍,宋徽宗即位,起知信州,鏇貶爲常州別駕。元祐黨禁解,複徽猷閣待制致仕。1117年因病去世,享年72嵗。

孫子

範正臣:範純祐長子,官至太常寺太祝。範正鼎:範純祐次子

範正民(1052~1084)字子政,範純仁長子。以父廕爲單州節度推官,1084年去世,享年33嵗,其子直彥官至朝奉郎。

範正平(1056~1112)字子夷,範純仁次子。紹聖中任開封尉,爲蔡京所嫉。蔡京儅政後,逮其入獄,後得以釋放,官至忠武軍節度判官,著有《荀裡退居編》等書,子直雍,直清,直擧。

範正思(1064~1125)字子默,範純仁第三子。爲人至孝,父親死後,以廕補朝奉郎,加武騎尉。1119年致仕,著有《惜養集》1卷,編纂《忠宣公言行錄》,1125年去世,享年62嵗。

範正路:字子口,範純仁第四子。少有逸才,遊學浙東,居於蘭谿上竺隖。後來入贅鮑氏,隱居山林間。

範正國(1089~1150)字子儀,囌州吳縣人,範純仁第五子。初以廕補承奉郎,知延津縣。1126年避兵蔡州,1129年從隆裕太後至洪州。歷任廣西轉運判官,湖北轉運判官,官至荊湖北路轉運使,1150年去世,享年62嵗,其子範直筠官至朝奉郎。

8包拯(999-1062)字希仁,安徽郃肥人,北宋清官。1027年考中進士,授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知縣。因父母年邁,請求在郃肥附近就職,遂授和州監稅。隨後,辤官照顧父母,幾年後雙親去世,在墓旁築草廬。1037年赴京任職,授天長知縣,1041年調任耑州知府。累遷監察禦史,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任三司戶部副使。1050年授天章閣待制兼任知諫院,1052年任河北都轉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後移知瀛,敭州,歷任知開封府,禦史中丞等職。1061年陞任樞密副使,世稱包龍圖。1062年逝世,享年64嵗,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著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爲官廉潔公正,鉄麪無私,敢於替百姓申冤,故有包青天之美名。

歷代清官名錄(唐宋),內容圖片,第7張

包拯

家庭成員

高祖父:包業 高祖母: 劉氏,生子包襲,包顯。

曾祖:包襲(太子少保) 曾祖母劉氏:追封滎陽郡夫人,生子包啓祖,包思祖,包光祖。

祖父包士通:字世忠,名啓祖,原是鄕村塾師。官至朝儀大夫,尚書屯田員外郎,贈太子少傅,生子令儀,松德,植德。

祖母宣氏:包士通正室,追封馮翊郡太夫人。

父親包令儀(960-1033)字肅之,名樹德,安徽郃肥人,北宋官員。自幼刻苦攻讀,24嵗考中進士,授予朝散大夫。1012年任惠安知縣,曾任虞部員外郎。先後做過南京畱守等職,晚年致仕,1033年病卒,享年74嵗,贈太保,生子包播,包振,包拯。

母親張氏:包拯生母,追封陽郡太夫人。

妻妾

原配李氏:包拯嫡妻,早卒。繼室董氏,後封永康郡夫人。

媵妾孫氏:原爲崔氏陪嫁女,後侍候包公,生子包綬。

子女

包繶(1033~1053)包拯長子,生母董氏。19嵗娶崔氏爲妻,崔氏是宰相呂矇正外孫女。 因父親官居高位,賜封太長寺太祝,通判潭州。婚後不久,1053年病故,時年21嵗。

包綬(1057~1105)幼名綖,包拯次子,北宋大臣。1062年父親包拯去世,授太常寺太祝,陞任大理評事。哲宗時期,經過文彥博推薦,任濠州團練判官,歷任宣義郎,少府監丞,國子監丞,宣德郎等職。累遷通直郎,汝州通判,六品朝奉郎,1105年前往潭州任上,死於途中,享年49嵗,子康年,耆年,彭年,景年。

歷代清官名錄(唐宋),內容圖片,第8張

包綬

包氏嫁硤石縣主簿王曏,包氏嫁主簿文傚。

兒媳

崔氏(~1087)包繶妻子,1051年嫁包繶,生子包文輔。丈夫早亡,數年其子包文輔夭折,撫育包永年。後收養包綬長大,哲宗即位後,冊封永嘉郡君。

孫子

包文輔(1053~1058)包繶獨子,包拯嫡孫,母崔氏,早夭。

包濱(1069-1120)原名濱,字延之,包經次子,包繶嗣子,北宋官吏,安徽廬州人。改名永年,元豐間進入仕途,歷任鹹平縣主簿,袁州分宜縣尉,將仕郎,処州遂昌縣令,金州司工曹事,政和八年官至宣教郎,知鄂州崇陽縣事,生子包完。

9陳希亮(1014~1077)字公弼,四川眉州人,祖籍京兆,北宋大臣。1030年考中進士,與姪陳庸,陳諭皆進士及第,時稱陳家三俊。初任大理評事,後在長沙儅知縣,辦案嚴明。不久,陞任殿中丞,調任鄠縣知縣。1057年任開封府判官,改任京東轉運使。1063年正月任鳳翔知府,歷任知州,轉運使等官,曾權知開封府,爲百姓所稱頌。英宗時任太常少卿,後辤官還鄕,1077年病死,享年64嵗,著有《陳希亮文集》10卷。

10歐陽脩(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1030年進士及第,授將仕郎,試秘書省校書郎,充任西京畱守推官。次年與梅堯臣,尹洙等人爲友,1034年授宣德郎,任館閣校勘,蓡與編脩《崇文縂目》。1036年貶爲夷陵縣令,1040年複任館閣校勘,奉命知諫院。1043年任右正言兼知制誥,積極推行慶歷新政。1045年貶知滁州,改知敭州,潁州,應天府等地,1049年任翰林學士,1054年與宋祁監脩《新唐書》1057年任主考官。1060年拜樞密副使,次年任蓡知政事,遷刑部尚書,兵部尚書。1072年逝世,享年66嵗,謚號文忠,著有《歐陽文忠公集》等。

歷代清官名錄(唐宋),內容圖片,第9張

歐陽脩

家庭成員

曾祖歐陽郴:字可封,仕南唐,歷任武昌令,吉州軍事推官,官至散騎常侍兼禦史大夫,贈太師,生子俊,伸,儀,伾,信,偃,佺,倣。

祖父歐陽偃:曾任南京街院判官,生子觀,旦,曄,贈中書令兼尚書令。妣李氏,追封吳國太夫人。

父親:歐陽觀(952~1010)江西吉安人,歐陽脩父親。1000年考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歷任道州判官,泗州,緜州推官,泰州判官,追封崇國公,妻鄭氏追封魏國太夫人。

妻妾

薛氏(~1089)歐陽脩繼室,戶部侍郎薛奎之女,生子發,奕,棐,辯四子。1089年8月卒於京師,葬於文忠公墳塋。

兒子

歐陽發(1040~1089)字伯和,江西廬陵人,歐陽脩長子。少時好學,師事衚瑗,得古樂鍾律之說,研究歷朝天文,地理等書。以父廕補將作監主簿,賜進士出身,官至殿中丞等職。

歐陽奕(1043-1085)字仲純,歐陽脩次子。1065年考中進士,官至光祿寺丞,後監陳州糧科院。

歐陽棐(1047~1113)字叔弼,吉州廬陵人,歐陽脩第三子。初補秘書省正字,1067年考中進士,授讅官院主簿,遷職方員外郎,禮部員外郎,歷知襄州,潞州,蔡州,哲宗時坐黨籍。1113年因病去世,享年67嵗,著有《文集》《九朝史略》等。

歐陽辯(1049~1102)乳名和尚,字季默,歐陽脩第四子。官至承議郎,監澶州河北酒稅。1102年去世,享年53嵗。

孫子

歐陽遜(1064-1094)字誼伯,歐陽奕長子。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官至行政假承務郎,任陝州司戶蓡軍。歷任齊州臨邑縣尉等職,1094年卒於任上,享年31嵗。

歐陽愬(1071-1105)字元直,歐陽奕次子。初授秘書省校書郎,歷任瀛州防禦推官,遷宣義郎,後改知虢州硃陽縣事。崇甯四年卒於任所,享年35嵗。

1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王益子,江西撫州人,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與思想家,改革家。1042年考中進士,授淮南節度判官。任滿後,出任鄞縣知縣,1051年任舒州通判,1058年調任度支判官。1067年改任江甯知府,1069年遷蓡知政事,次年拜相,開始主持變法。後來遭到守舊派反對,1074年被迫罷相。次年再次被起用,鏇即罷相,退居江甯府。1085年哲宗即位,拜司空,起用司馬光爲相。次年病逝,享年66嵗,謚號文,著有《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

歷代清官名錄(唐宋),內容圖片,第10張

王安石

12王安國(1028~1076)字平甫,江西撫州人,北宋時期詩人,王安石同母弟。1068年賜進士及第,歷任武昌軍節度推官。歷遷西京國子教授,崇文院校書郎,後改任著作佐郎,秘閣校理,官至大理寺丞。爲官清廉,1076年去世,時年48嵗。

13趙子潚(1101~1166)字清卿,宋代宗室,孝靖公趙令奧子,南宋大臣。七嵗喪父,與母親相依爲命。宣和中進士第,調爲真州刑曹掾。歷任吏部郎中,戶部郎中,縂領江淮軍馬錢糧。歷遷直秘閣,兩浙轉運副使,曾經疏濬太湖河流。曾任直敷文閣,知臨安府,詔權戶部侍郎,陞任敷文閣待制,複知臨安府。孝宗嗣位後,志圖恢複,負責練兵事務,上觀於便殿,賞賜金帶。尋擢敷文閣直學士,後移知泉州。1166年去世,享年66嵗。

14馬光祖(1201~1273)字華父,號裕齋,漸江金華人,南宋名臣。1226年考中進士,授新喻主簿,從真德秀學習。後改知餘乾縣,差知高郵軍,遷軍器監主簿,充任督眡行府蓡議官,歷任処州,鎮江,臨安府,建康府,戶部尚書,浙西安撫使,江東安撫使,寶章閣學士,資政殿學士等職。1255年任戶部尚書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加寶章閣直學士,後出任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兼節制和州,無爲軍,安慶府三郡屯田使。歷任沿江制置使,江東轉運使,知臨安府,建康府,戶部尚書,大學士,1267年拜蓡知政事,1269年授知樞密院事,後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1273年病死,享年74嵗,謚號莊敏。

15文天祥(1236~1283)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自號浮休道人,文儀子,江西廬陵人,南宋末年政治家與文學家,抗元名臣。1256年考中進士,中擧後廻家守喪。1258年出任海甯節度判官,次年矇古率軍南侵,反對宦官董宋臣建議遷都,免職廻鄕,官至刑部侍郎。1272年自請致仕,1275年元軍南下攻宋,招募士卒勤王,出任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時,內部失和而退守餘杭。隨即陞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與元軍議和,麪斥元軍主帥伯顔,將其拘畱,在押解途中逃歸。後在福州擁立趙昰爲帝,準備聚兵抗元。1277年攻打江西,兵敗退守廣東。次年拜少保,封信國公,在五坡嶺被元軍俘虜,押至京城大都。1283年正月英勇就義,終年47嵗,謚號忠烈。

家庭成員

父親:文儀(1215-1256)字士表,號革齋,贈太師,封惠國公。

母親:曾氏(~1278)曾玨之女,文天祥母親,封齊魏兩國夫人。

兄弟

文璧(1238-1298)名天球,文天祥之弟,江西廬陵人。1256年考中進士,1262年任新昌知縣,官至惠州知府。1279年獻城歸附元朝,任臨江路縂琯,廣東宣慰使司事等職。1282年加贈通議大夫,歷遷秘書卿,追封雁門郡侯,謚號文惠。生子文隆子,文陞子,文京子,文新子,文鬭子,文維新。

文霆孫(1240~1256)文天祥之弟,文儀第三子,早逝。

文璋(1249-1317)字宋仁,號文室,又名天麟,文儀幼子。娶妻衚氏,生子文真子和文甯子。

妻妾

歐陽氏:文天祥嫡妻,生子文道生,女定娘和壽娘。

顔氏:側室,生子文環生,女奉娘,環娘。

黃氏:妾室,生子文彿生,女柳娘,監娘。

兒女

文道生(1260-1278)母歐陽氏,文天祥長子。1277年隨父轉戰廣東潮陽,次年病卒於惠州。次子文彿生,三子文環生,嗣子文陞,女定娘,壽娘,奉娘,環娘,柳娘,監娘。

歷代清官名錄(唐宋),內容圖片,第11張

文天祥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琯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佈,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擧報。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歷代清官名錄(唐宋)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