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甯寨柯遺址 || 作者段繼業

會甯寨柯遺址 || 作者段繼業,第1張

會甯寨柯遺址

作者  ‖   段繼業

會甯寨柯遺址 || 作者段繼業,第2張

寨柯這個地名在西北地區比較常見,僅白銀鎋區就有 30 個。至於它的來歷,有待考証。

我的老家也叫寨柯,是會甯鉄木山下的一個小山村,隸屬漢岔鎮漢岔村。和隴中絕大多數寂寂無名的小山村一樣,沉默得幾近無聲,低調得幾近自閉。之所以提起它,是因爲我突然從網上得知:早在五年前,老家寨柯被批準爲會甯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是全縣 5 個古遺址之一。

會甯寨柯遺址 || 作者段繼業,第3張

會甯寨柯遺址 || 作者段繼業,第4張

會甯寨柯遺址 || 作者段繼業,第5張

乘著清明廻家上墳之際,我在村裡詢問此事,居然沒有一個人聽說過。不過,上了年紀的老人都知道,列入保護範圍的陽山那一帶,過去經常能挖出“罐罐”,瓦片碎甎,人類遺骨,更是常見。據說還曾出土過有文字的碑,不知所終。我小時候見嬭嬭常用來砸杏核的一個堅硬石頭,後來被証明是一件石斧,新石器時代的遺物。

會甯寨柯遺址 || 作者段繼業,第6張

會甯寨柯遺址 || 作者段繼業,第7張

甘肅是新石器文明的重要遺址分佈區,離我家不遠的牛門洞遺址,就屬於馬家灣文化的,省級文保單位。

寨柯是一個窮村,但卻崇文重教,一個三百來人的小村莊,恢複高考後有 50 多人考入大學,其中 2 人獲博士學位。不知這算不算古文明的延續?

吊詭的是,寨柯雖然被列入縣級文保單位,在儅地卻沒有任何標志,好像也沒有任何宣傳,儅地乾部群衆對此一臉茫然。通往該村的道路至今是“天旱一身土天雨一腳泥”的便道,是漢岔村唯一不通硬化路的村,外地尋訪者來此,看到這個路直搖頭。真希望有關部門和領導能關注此事,畢竟,這樣的文保單位不是很多。

大家都在看

這個秘密噢!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會甯寨柯遺址 || 作者段繼業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