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天:認知科學,第1張

爲什麽生活在同樣家庭的兩個孩子,在性格、行爲上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無論是用精神分析學還是行爲主義學說都很難解釋這個現象,因爲他們麪對的外界刺激都是一樣的,但表現的結果卻完全不一樣。這個時候認知科學就能發揮作用。認知科學是信息時代的産物,它把人的心理功能看成功計算機一樣,分爲輸入信息—計算—輸出結果。它把人的心智看成是一套計算的過程,改變了以往認爲人的心智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稟賦而難以改變的看法,充分發掘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知科學認爲算法是可以改變的,焦慮抑鬱的人是因爲他的關注點在容易引起人抑鬱焦慮的事情上,如果改變關注點,抑鬱焦慮的情緒就會發生改變。這個理論和很多人非常熟悉的情緒ABC理論很相似。同樣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不同的人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關鍵差異在於人們對事情的看法。比如,考試不理想,如果由此就認爲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認爲自己無論如何努力就是考不好,那麽沮喪的情緒就會産生,相反,如果認爲考的不理想是因爲自己還不夠用功,準備不夠充分,或者粗心大意,如果下一堦段能準備的更充分,做題更加仔細,也許就會考的更好,抑鬱焦慮的情緒就會消散。在人際交往上這個理論也很有裨益。使我們表現有差異的根本原因不在於發生了什麽,而在於我們對所發生事情的看法。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第6天:認知科學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