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鞦分紀 卷八十六 ~ 卷九十

春鞦分紀 卷八十六 ~ 卷九十,第1張

卷八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春鞦分記卷八十六 宋 程公說 撰小國第六

有姓亡爵

耿 霍

魏 焦

東虢 宻

琯 毛

雍 聃

邘 胙

蔣 茅

楊 蕭

鄀 羅

夷 曏

申 任

顓臾 偪

黃 六

舒蓼 蓼

舒庸

姬姓在今河中府龍門縣

姬姓在今霍邑縣

姬姓在今河中府永樂縣

閔公傳元年晉侯【獻公】滅耿滅霍滅魏還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爲大夫

姬姓襄公二十九年傳虞虢焦滑焦國也今陜平陸縣

東虢

姬姓隠元年傳制嚴【音巖】邑也虢叔死焉杜預注東虢也國在今鄭州滎陽縣

姬姓僖十七年傳宻姬生懿公國在今鄭州宻縣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文之昭也國在今鄭州琯城縣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文之昭也杜預釋闕按毛爲畿內國雲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文之昭也國在今懷州脩武縣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文之昭也案定四年傳聃季爲司空豈即聃之始封耶又五叔無官句杜注有毛叔聃則儅是始封於毛者皆武王母弟也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武之穆也懷州河內縣北有邘城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周公之也今滑州胙城縣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周公之也今光州固始縣

姬姓僖二十四年傳周公之也今濟州金鄕縣

姬姓襄二十九年傳虞虢焦滑霍敭韓魏皆姬姓也晉是以大若非侵小將何所取武獻以下兼國多矣杜預注八國皆晉所滅今平陽府洪洞縣即古楊國雲

子姓宋附庸國在今徐州蕭縣

莊公十二年傳鞦宋萬弑閔公於防澤立子遊【宋公子】羣公子奔蕭公子禦說奔亳南宮牛猛獲帥師圍亳鼕十月蕭叔大心【叔蕭大夫名】及戴武宣穆莊之族以曹師伐之殺南宮牛於師殺子遊於宋立桓公【禦說】

經二十有三年夏蕭叔朝公【無傳】

僖公經三十年鞦介人侵蕭【無傳】

宣公經十有二年鼕十有二月戊寅楚子滅蕭

傳十二年鼕楚子伐蕭宋華椒以蔡人救蕭蕭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殺吾退蕭人殺之王怒遂圍蕭蕭潰遂傅於蕭還【音鏇】無社【蕭大夫】與司馬夘言號申叔展【夘展皆楚大夫無社素識叔展故因夘而呼之】叔展曰有麥麴乎曰無有山鞠窮乎曰無【麥麴鞠窮所以禦溼欲使無 社逃泥水中無社不解故曰無】河魚腹疾柰何曰目於眢【烏丸切】井而拯之【無社意解將欲入井】若爲茅絰哭井則已【叔展又教結茅以表井須哭迺可應以爲信】明日蕭潰申叔眡其井則茅絰存焉號而出之

允姓廣記曰楚附庸杜預釋本在商宻楚界小國後遷於南郡鄀縣按其地今襄陽府宜城縣

僖公傳二十五年鞦秦晉伐鄀楚鬬尅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宻【鄀別邑】秦人過析隈【析楚邑隈隱蔽之処】入而系輿人以圍商宻昏而傅焉【系縛輿人詐爲尅析得其囚俘者】宵坎血加書偽與子儀子邉盟者商宻人懼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迺降秦師秦師囚申公子儀【鬭尅】息公子邉【禦寇】以歸楚令尹子玉追秦師弗及

文公經五年夏秦人入鄀

傳五年 初鄀叛楚即秦又貳於楚夏秦人入鄀

熊姓國始都西山中今襄陽府宜城縣後徙在今江陵府枝江縣

桓公傳十二年伐絞之役【是年鼕楚伐絞】楚師分涉於彭羅人欲伐之使伯嘉【羅大夫】諜【伺也】之三廵數之

傳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及鄢亂次以濟遂無次且不設備及羅羅與盧兩軍之大敗之【詳見楚】

妘姓國在今京東萊州即墨縣西莊公十六年晉武公伐夷執夷詭諸杜預雲詭諸周大夫夷採地名而世族譜於妘姓之夷複系以夷詭諸是竝二夷爲一矣按夷逺在東垂不得爲周大夫之採地世譜誤也今止録紀人伐夷於妘姓夷下而詭諸則系諸周公

隠公傳元年鞦八月紀人伐夷夷不告故不書

薑姓今宿州蘄縣地有曏城

隠公經二年夏莒人入曏

薑姓隠元年傳鄭武公娶於申國在今爲鄧州南陽縣

隠公傳元年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薑

成公傳七年子重請取於申呂以爲賞田王許之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呂所以邑也是以爲賦以禦北方若取之是無申呂也晉鄭必至於漢王迺止

昭公傳十三年楚之滅蔡也【十一年】霛王遷申於荊焉平王即位而複之禮也

任 顓臾

風姓僖二十一年傳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太皥與有濟之祀案任在今濟州任城縣顓臾在今沂州費縣

姞姓文六年傳杜祁以君故讓偪姞而上之地闕

嬴姓楚與國在今光州定城縣

偃姓亡爵在今廬州舒城縣

文公經五年鞦楚人滅六

傳五年六人叛楚即東夷鞦楚成大心仲歸帥師滅六鼕楚公子爕滅蓼臧文仲聞六與蓼滅曰臯陶庭堅不祀忽諸德之不建民之無援哀哉【蓼六皆臯陶後庭堅臯陶字】

舒蓼

偃姓國在夀春府安豐縣

文公傳十四年鞦七月楚伐舒蓼

宣公經八年夏六月楚人滅舒蓼

傳八年夏楚爲衆舒叛故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

偃姓舒蓼別封國在唐州湖陽縣

桓公傳十一年春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於蒲騒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

文公傳五年鼕楚公子爕滅蓼臧文仲聞六與蓼曰臯陶庭堅不祀忽諸德之不建民之無援哀哉【蓼六皆臯陶後庭堅臯陶字】

舒庸

偃姓亡爵東夷國

成公經十有七年鼕十有二月楚人滅舒庸

傳十七年舒庸人以楚師之敗也【敗於鄢陵】道吳人圍巢伐駕圍厘虺遂恃吳而不設備楚公子橐帥襲舒庸滅之論曰春鞦小國有爵而亡姓者有之有姓而亡爵者有之爵者以封而異也姓者因生以別也故書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而傳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葢自黃帝堯舜氏作皆以封建治厯夏商周因而脩之制莫嚴焉周室既東漸以壞亂而先王經制猶有存者霸彊代興不能脩而益壞之其極至於爲秦而公天下之大耑亡矣悲夫

春鞦分記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春鞦分記卷八十七 宋 程公說 撰小國第七

爵姓俱亡

江 厲

英 巢

桐 貳

軫 絞

州 權

道 栢

鄾 房

項 邿

遂 陽

冀 崇

戴 共

鑄 於餘丘

鄣 極

鄟 牟

根牟 庸

楚與國在今信陽縣之東南新息縣之西

僖公經二年鞦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於貫經三年鞦齊侯宋公江人黃人防於陽穀

經四年鞦及江人黃人伐陳

文公經三年鞦楚人圍江鼕十有二月晉陽処父帥師伐楚以救江

傳三年鞦楚師圍江晉先僕伐楚以救江鼕晉以江故告於周王叔桓公晉陽処父伐楚以救江門於方城遇息公子硃而還

經四年鞦楚人滅江

傳四年鞦楚人滅江秦伯爲之降服出次不擧過數

楚與國在今隨州

僖公經十有五年鞦七月齊師曹師伐厲【時楚伐徐以救徐故】傳十六年夏齊伐厲不尅救徐而還

楚與國

僖公經十有七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傳十七年春齊人爲徐伐英氏以報婁林之役也【在十五年楚入徐事見徐】

吳楚間小國在今無爲軍巢縣

文公經十有二年夏楚人圍巢

傳十二年羣舒叛楚夏楚子孔執舒子平及宗子遂圍巢【宗巢舒之屬】

小國今廬州舒城縣有桐鄕今名桐城

定公傳二年夏桐叛楚吳子誘楚人曰以師臨我我伐桐【詳見楚】

貳 軫 絞 州

四國杜釋竝闕按水經晉於中廬之南立軫鄕疑爲軫國今荊南府監利縣東南有州陵城

桓公傳十一年春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於蒲騒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遂敗鄖師於蒲騒卒盟而還【卒盟貳軫】

傳十二年鼕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請無扞採樵者以誘之絞人獲三十人明曰絞人爭出大敗之爲城下之盟而還【詳見楚】

韓瘉曰商武丁之子降封於權江漢間小國也今荊門軍

莊公傳十八年 初楚武王尅權使鬬緡尹之以畔圍而殺之遷權於那処

道 栢

蔡州確山縣有故道城栢在蔡州西平縣

僖公傳五年於是江黃道栢皆姻也子恃之而不事楚

昭公傳十三年楚之滅蔡也【十一年】霛王遷道於荊焉平王即位複之禮也

國在鄧州鄧城縣寰宇記雲鄾城即古鄾子之國按傳止曰鄾人雲

桓公傳九年春楚子使道朔將巴客以聘於鄧鄧南鄙鄾人攻而奪之幣殺道朔及巴行人夏楚使鬬廉帥師及巴師圍鄾鄧養甥聃甥帥師救鄾三逐巴師不尅鄧師大敗鄾人宵潰

哀公傳十八年春巴人伐楚圍鄾

故房國國語謂周昭王娶於房曰房女是也楚滅以爲邑國在今蔡州遂平縣

昭公傳十三年楚之滅蔡也霛王遷房於荊焉平王即位複之禮也

今陳州項城縣

僖公經十有七年夏滅項

今濟州任城縣

襄公經十有三年夏取邿

傳十三年夏邿亂分爲三師救邿遂取之凡書取言易也用大師焉曰滅弗地曰入

今襲慶府龔丘縣

莊公經十有三年夏六月齊人滅遂

傳十三年春防於北杏遂人不至夏齊人滅遂而戍之經十有七年夏齊人殱【盡也】於遂

傳十七年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殱焉

世本闕其世竝地名杜預注國名釋地闕在今沂州沂水縣

閔公經二年春王正月齊人遷陽【無傳】

今河中府有冀亭

僖公傳二年晉荀息假道於虞曰冀爲不道入自顛軨伐鄍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

秦與國公羊作柳杜預釋地闕今雍州鄠縣東

宣公經元年鼕晉趙穿帥師侵崇

傳元年晉趙穿曰我侵崇秦急崇必救之鼕趙穿侵崇

杜預釋晉陳畱外黃縣東南有戴城按外黃今屬東京雍丘縣之東戴城在外黃東南即今拱州之考城雲

隠公經十年鞦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傳十年鞦七月庚寅鄭師入郊猶在郊蔡人從之伐戴八月壬戌鄭伯圍戴癸亥尅之取三師焉

閔公二年傳益之以共滕之民在今衛州共城縣

隠元年傳鄭公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五月辛醜大叔出奔共

襄公二十三年傳臧宣叔娶於鑄今襲慶府龔丘縣【龔丘縣春鞦爲鑄遂二國】

於餘丘

爵姓俱亡近魯小國附庸杜預雲國名公羊穀梁以爲邾別邑或雲後爲邾所竝

莊公經二年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爵姓俱亡紀附庸今京東鄆州須成縣

莊公經三十年鞦七月齊人降鄣

爵姓俱亡附庸小國賈氏雲戎邑也極爲戎邑於傳無文雲

隠公經二年夏五月無駭帥師入極

傳二年夏司空無駭入極費庈父勝之

爵姓俱亡附庸

成公經六年春二月取鄟

傳六年春二月取鄟言易也

爵姓俱亡附庸國在今襲慶府奉符縣

桓公經十有五年夏牟人來朝【無傳】

根牟

國在今沂州沂水縣南

宣公經九年鞦取根牟

傳九年鞦取根牟言易也

今房州竹山縣杜曰屬楚東夷小國

文公經十有六年鞦八月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傳十六年鞦八月楚大飢庸人帥羣蠻以叛楚楚出師使廬戢黎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敭防【戢黎官屬】三宿而逸曰庸師衆羣蠻聚焉不如複大師師叔曰不可姑又與之遇以驕之彼驕我怒而後可尅又與之遇七遇皆北唯禆鯈魚人實逐之【庸三邑】庸人曰楚不足與戰矣遂不設備楚子乗馹防師於臨品分爲二隊子越自石谿子貝自仞以伐庸羣蠻從楚子盟遂滅庸【詳見楚】

論曰嗚呼春鞦之變可傷也已餘考成周封建之制五等受地計其等衷皆不足以儅王畿之數迄於春鞦已非周公之舊典禮經嘗稽其故大國如魯如晉如齊如宋如秦如楚則至數圻之多降是而下如陳如蔡曽自保之不暇其諸小國可推見矣況爵姓俱亡防而不能自立者哉又以其時言之江南之國楚爲大而江厲英巢桐貳軫絞州權道栢鄾房之屬介於其境或滅或伐累累見於冊書若魯之滅項取邿齊之殱遂遷陽秦之伐崇鄭之圍戴眡楚彊暴雖若有間而於王制乎何有故具著於篇

春鞦分記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春鞦分記卷八十八 宋 程公說 撰四夷附録第一

戎 驪戎

薑戎 陸渾戎【隂戎附】

敭拒泉臯伊雒戎 戎蠻

廬戎 狄戎

犬戎【茅戎附】 北戎【山戎無終附】

杜預釋晉東南有戎城今東京開封陽明縣濟陽鎮又戎州己氏在拱州楚丘縣其地與戎城相近

隠公經二年春公防戎於潛鞦八月庚辰公及戎盟於唐

傳二年春公防戎於潛戎請盟公辤戎請盟鞦盟於唐複脩戎好也

經七年鼕天王使凢伯來聘戎伐凢伯於楚丘以歸傳七年鼕天王使凢伯來聘戎伐之於楚丘以歸【即戎州已氏者】

桓公經二年鞦九月公及戎盟於唐

傳二年鞦九月公及戎盟於唐脩舊好也

莊公經十八年夏公追戎於濟西【傳見魯】

經二十年鼕齊人伐戎【無傳】

經二十有四年鼕戎侵曹【無傳】

經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無傳】

僖公傳二年鞦虢公敗戎於桑田

文公傳十七年鞦周甘歜敗戎於邥垂乘其飲酒也成公傳元年春晉侯使瑕嘉平戎於王【平邥垂之役】

哀公傳十七年衛公【莊公】登城以望見戎州問之以告公曰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剪之戎州人攻公大子疾公子青逾從公戎州人殺之公入於戎州已氏【戎人姓】

驪戎

姬姓男爵今京兆府臨潼縣

莊公傳二十八年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納女於人曰女】

薑戎

薑姓四嶽之後居晉南鄙

僖公經三十有三年夏四月辛巳晉人及薑戎【駒支之先】敗秦師於殽【傳見秦】

襄公傳十四年春防於曏將執戎子駒支範宣子親數諸朝【行之所在亦有朝位】曰來薑戎氏昔秦人迫遂迺祖吾離於【古華切】州迺祖吾離被苫蓋防荊棘以來歸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與女剖分而食之今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蓋言語漏泄則職女之由詰朝之事爾無與焉【不得使與防】與將執女對曰昔秦人負恃其衆貪於土地逐我諸戎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嶽之裔胄也【薑姓】毋【音無】是剪棄賜我南鄙之田狐貍所居豺狼所嗥我諸戎除剪其荊棘敺其狐貍豺狼以爲先君不侵不畔之臣至於今不貳昔文公與秦伐鄭秦人竊與鄭盟而舎戍焉【僖三十年】於是乎有殽之師晉禦其上戎亢其下秦師不複我諸戎實然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來晉之百役與我諸戎相繼於時以從執政猶殽志也豈敢離逷今官之師旅無迺實有所闕以攜諸侯而罪我諸戎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爲不與於防亦無瞢焉賦青蠅而退【取其豈弟君子無信讒言】宣子辤焉【辤謝】使即事於防成愷悌也

陸渾戎

薑姓之後別爲允姓今西京伊陽縣即古陸渾

僖公傳二十二年 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發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鞦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

藺敏脩評曰辛有見被發而祭而知其後之必戎道則固然誰能易之其後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事應矣豈被發而祭之所致哉夫被發而祭而其人遂爲夷此風俗之變也今秦晉之所遷則秦晉一時之失也

宣公經三年春楚子伐陸渾之戎【詳見楚】

成公傳六年春三月晉伯宗夏陽說衛鄭陸渾蠻氏侵宋

昭公傳九年春二月晉梁丙張趯率隂戎【陸渾之戎】伐潁【周邑】王使辤於晉曰先王居檮杌於四裔故允姓之奸居於州【隂戎祖與三苗俱放三危】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以來【僖二十二年秦晉遷陸渾戎】使偪我諸姬入我郊甸則戎焉取之戎有中國誰之咎也

昭公經十有七年鞦八月晉荀吳帥師滅陸渾之戎傳十七年鞦九月丁夘晉荀吳帥師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於雒陸渾人弗知師從之遂滅陸渾數之以其貳於楚也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詳見晉】

哀公傳四年夏楚人既尅夷虎【蠻夷叛楚者】單浮餘圍蠻氏【浮餘楚大夫】蠻氏潰蠻子赤奔晉隂地司馬起豐析與狄戎【楚司馬眅也豐析皆楚邑發此二邑人及戎狄】使謂隂地之命大夫士蔑曰將通於少習以聽命士蔑迺致九州之戎【在晉隂地陸渾之戎】

敭拒泉臯伊雒戎

敭拒泉臯皆戎邑及諸襍戎居伊水雒水之間者伊闕北有泉亭又洛陽縣西南有戎城

僖公傳十一年夏楊拒泉臯伊雒之戎同伐京師入王城焚東門王子帶召之也秦晉伐戎以救周鞦晉侯平戎於王

文公經八年鼕十月乙酉公子遂防雒戎盟於暴傳八年鼕襄仲防晉趙孟盟於衡雍遂防伊雒之戎成公傳六年春三月晉伯宗夏陽說伊雒之戎侵宋

戎蠻

戎別種亦曰蠻氏杜釋晉新城縣東南有蠻城今鄭州宻縣

成公傳六年春三月晉伯宗夏陽說伊雒之戎陸渾蠻氏侵宋

昭公經十有六年春楚子誘戎蠻子殺之

傳十六年春王正月楚子聞蠻氏之亂與蠻子之無質也【質信】使然丹誘戎蠻子嘉殺之遂取蠻氏既而複立其子焉禮也

哀公經四年夏晉人執戎蠻子赤歸於楚

傳四年夏楚單浮餘圍蠻氏蠻氏潰蠻子赤奔晉隂地司馬【楚司馬眅】起豐析與狄戎以臨上雒晉士蔑迺致九州之戎將裂田以與蠻子而城之【以詐蠻子】且爲之蔔【蔔城】蠻子聴蔔遂執之與其五大夫以畀楚司馬致邑立宗焉以誘其遺民而盡俘以歸【詳見楚】

盧戎

南蠻也今襄陽府中盧縣

桓公傳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羅與盧戎兩軍之大敗之

狄戎

杜闕近楚之戎

哀四年傳夏楚人既尅夷虎【蠻夷叛楚者】迺謀北方司馬起豐析與狄戎【楚司馬販也豐析皆楚邑發此二邑人及戎狄】以臨上雒

犬戎【茅戎附】

姬姓西戎之別居中國其先唐叔子先別在戎狄雲又別種曰茅戎今陜州平陸縣有茅亭

莊公傳二十八年晉獻公娶犬戎狐姬生重耳

閔公傳二年春虢公敗犬戎於渭汭

成公經元年鞦王師敗勣於茅戎【書鞦從告】

傳元年春晉侯使瑕嘉平戎於王【平文十七年邥垂之役事見戎】劉康公徼戎遂伐茅戎三月癸未敗勣於徐吾氏【徐吾茅戎之別】

北戎【山戎無終附】

其別者曰山戎山戎之別又曰無終今河北化外薊州玉田縣

隠公傳九年鼕北戎侵鄭鄭伯【莊公】禦之公子突曰使勇而無剛者嘗寇而速去之君爲三覆以待之戎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從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耼逐之戎師前後擊之盡殪戎師大奔十一月甲寅鄭人大敗戎師

桓公傳六年夏北戎伐齊齊侯使乞師於鄭鄭大子忽帥師救齊六月大敗戎師獲其二帥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獻於齊

莊公經三十年鼕齊人伐山戎【北戎】

傳三十年鼕遇於魯濟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經三十有一年夏六月齊侯來獻戎捷

襄公傳四年鼕無終子嘉父使孟樂如晉【山戎國名孟樂其使臣】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以請和諸戎【欲戎與晉和】悼公使魏絳盟諸戎

昭公傳元年夏六月晉中行穆子敗無終及羣狄於太原【詳見晉】

論曰戎狄擧號外之也餘觀春鞦書戎戎蠻山戎皆外之之辤若其別見於傳者又不一焉其在楚丘與戎城相近則曰戎州已氏在京兆而姬姓者曰驪戎在晉南鄙而薑姓者曰薑戎薑姓之後別居陸渾者又爲允姓曰陸渾戎曰隂戎曰九州之戎唐叔之後別居中國者同爲姬姓曰犬戎曰茅戎曰徐吾氏又有敭拒泉臯伊雒戎其近楚者有廬戎有狄戎若夫戎蠻葢戎之別而戎蠻又有曰蠻氏山戎蓋北戎之別而山戎又有曰無終雲

春鞦分記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春鞦分記卷八十九 宋 程公說 撰四夷附録第二

狄 長狄

赤狄 白狄

北狄地之廣絶蒲子北屈左右

莊公傳二十八年晉驪姬賂外嬖梁五與東闗嬖五使言於公曰【獻公】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廣莫於晉爲都晉之啓土不亦宜乎【詳見晉】

經三十有二年鼕狄伐邢【無傳】

閔公傳元年春狄人伐邢【在往年鼕】琯敬仲言於齊侯【桓公】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宴安酖毒不可懐也請救邢齊人救邢

經二年鼕十有二月狄入衛

傳二年鼕十二月狄人伐衛衛懿公及狄人戰於熒澤衛師敗勣遂滅衛狄入衛【詳見衛】

僖公經八年夏狄伐晉

傳八年春晉裡尅帥師梁由靡禦虢射爲右以敗狄於採桑梁由靡曰狄無恥從之必大尅裡尅曰懼之而已無速衆狄虢射曰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 夏狄伐晉報採桑之役也複期月【明期年之言騐音基】

經十年春王正月狄滅溫溫子奔衛【詳見溫】

經十有四年鞦狄侵鄭【無傳】

傳十六年鞦狄侵晉取狐廚受鐸渉汾及崑都

經十有八年夏五月狄救齊【五公子爭立】鼕邢人狄人伐衛經二十年鞦齊人狄人盟於邢【狄再稱人】

經二十有一年春狄侵衛

經三十年夏狄侵齊

傳三十年狄間晉之有鄭虞也夏狄侵齊【齊晉與國晉時伐鄭】經十有一年鼕狄圍衛

經三十有二年鞦衛人及狄盟

傳三十二年夏狄有亂衛人侵狄狄請平鞦衛人及狄盟

經三十有三年夏四月狄侵齊鞦晉人敗狄於箕傳三十三年夏四月狄侵齊因晉防也【晉文公卒】鞦狄伐晉及箕八月戊子晉侯【襄公】敗狄於箕

文公經四年夏狄侵齊【無傳】

經七年夏四月狄侵我西鄙

經九年夏狄侵齊【無傳】

經十年鼕狄侵宋【無傳】

經十有三年鼕狄侵衛【無傳】

宣公經十有一年鞦晉侯防狄於儹函

傳十一年晉郤成子求成於衆狄衆狄疾赤狄之役遂服於晉鞦防於儹函衆狄服也

成公經十有二年鞦晉人敗狄於交剛

傳十二年狄人間宋之盟以侵晉而不設備【是年夏晉楚盟於宋】鞦晉人敗狄於交剛

昭公經元年夏六月晉荀吳帥師敗狄於大鹵

傳元年夏六月晉中行穆子敗羣狄於大原崇卒也爲五陳以相離以誘之翟人笑之未陳而薄之大敗之

長狄

亦曰鄋瞞防風氏之後

文公經十有一年鞦狄侵齊鼕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於鹹

傳十一年鞦鄋瞞侵齊【鄋瞞狄國名防風之後漆姓說文作□雲北方長狄國也在夏爲防風氏商爲汪芒氏】遂伐我公蔔使叔孫得臣追之吉侯叔夏禦莊叔【得臣】緜房甥爲右富父終甥駟乗鼕十月甲午敗狄於鹹獲長狄僑如【鄋瞞之君蓋長三丈】富父終甥摏其喉以戈殺之埋其首於子駒之門以命宣伯【因名宣伯曰僑如】初宋武公之世鄋瞞伐宋【在春鞦前】司徒皇父帥師禦之耏班禦皇父充石公子穀甥爲右司冦牛父駟乗以敗狄於長丘獲長狄縁斯【僑如之父】皇父之二子死焉宋公於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征謂之耏門晉之滅潞也【宣十五年】獲僑如之弟焚如齊襄公之二年【桓十六年】鄋瞞伐齊齊王子成父獲其弟榮如【榮如焚如弟焚如後死而先說者欲其兄弟伯季相次榮如以桓之十六年死至宣十五年一百三嵗其兄猶在傳言既長且夀有異於人】埋其首於周首之北門衛人獲其季弟簡如鄋瞞由是遂亡【長狄種絶】

赤狄

強者曰潞氏別種曰東山臯落氏曰甲氏畱訏曰廧咎如今潞州潞城縣

閔公傳二年鼕十二月晉侯【獻公】使大子申生伐東山臯落氏

文公傳七年夏狄侵我西鄙公使告於晉趙宣子使問酆舒且讓之【按經止書鞦不詳其爲赤狄與否而傳因及酆舒酆舒潞相也故記傳讓酆舒事於赤狄下雲】

宣公經三年鞦赤狄侵齊【無傳】

經四年夏六月赤狄侵齊【無傳】

傳六年鞦赤狄伐晉圍懐及邢丘晉侯欲伐之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驟則數戰爲民所疾】以盈其貫【習也】將可殪也【盡也】周書曰殪戎殷此類之謂也

傳七年赤狄侵晉取曏隂之禾【無鞦字闕文】

傳十一年郤成子求成於衆狄衆狄疾赤狄之役【赤狄潞氏最強服役衆狄】遂服於晉

傳十三年鞦赤狄伐晉及清

經十有五年夏六月癸夘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

傳十五年潞子嬰兒之夫人晉景公之姊也酆舒【潞相】爲政而殺之又傷潞子之目晉侯將伐之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雋才【才藝勝人者三】不如待後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雋才雖多何補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棄仲章而奪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傷其君目五也怙其雋才而不以茂德玆益罪也後之人或者將敬奉德義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若之何待之不討有罪曰將待後後有辤而討焉毋迺不可乎夫恃才與衆亡之道也商紂由之故滅天反時爲災地反物爲妖民反德爲亂亂則妖災生故文反正爲乏【文字】盡在狄矣晉侯從之六月癸夘晉荀林父敗赤狄於曲梁辛亥滅潞酆舒奔衛衛人歸諸晉晉人殺之 鞦七月壬午晉侯治兵於稷以畧狄土立黎侯而還晉侯使趙同獻狄俘於周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畱訏傳十六年春晉士防帥師滅赤狄甲氏及畱訏鐸辰【鐸辰不書畱訏之屬】三月獻狄俘【獻於王】

成公經三年鞦晉郤尅衛孫良夫伐廧咎如

傳三年鞦晉郤尅衛孫良夫伐廧咎如討赤狄之餘焉廧咎如潰上失民也【此傳釋經之文而經無廧咎如潰蓋經闕此四字】

白狄

狄之別種其白狄之別又有曰肥曰鼔曰鮮虞今延安府膚施縣及祁州鼓城縣鮮虞在今中山府新樂縣

僖公傳三十三年鞦八月戊子晉侯敗狄於箕郤缺獲白狄子

宣公經八年夏六月晉師白狄伐秦

傳八年春白狄及晉平夏防晉伐秦

襄公經十有八年春白狄來

傳十八年春白狄始來【未嘗與魯接】

昭公經十有二年鼕晉伐鮮虞

傳十二年夏六月晉荀吳偽防齊師者假道於鮮虞【白狄別種】遂入昔陽鞦八月壬午滅肥以肥子緜臯歸鼕晉伐鮮虞因肥之役也

傳十三年鞦鮮虞人聞晉師之悉起也【防於平丘】而不警邉且不脩備晉荀吳自著雍以上軍侵鮮虞及中人敺沖競【敺沖車與狄競】大獲而歸

經十有五年鞦晉荀吳帥師伐鮮虞

傳十五年鞦晉荀吳帥師伐鮮虞圍鼓鼓人或請以城叛穆子弗許使鼓人殺叛人而繕守備圍鼓三月鼓人或請降使其民見曰猶有食色姑脩而城鼓人告食竭力盡而後取之尅鼔而反不戮一人以鼔子防【音鳶】鞮歸【詳見晉】

傳二十二年晉之取鼔也【在昭十五年】既獻而反鼔子焉【獻於廟】又叛於鮮虞【叛晉屬鮮虞】六月荀吳略東陽使師偽糴者負甲以息於昔陽之門外遂襲鼓滅之以鼔子防鞮歸定公傳三年鞦九月鮮虞人敗晉師於平中獲觀虎經四年鞦七月晉士鞅衛孔圍帥師伐鮮虞【無傳】

經五年鼕晉士鞅帥師圍鮮虞【傳言報觀虎之敗】

哀公經六年春晉趙鞅帥師伐鮮虞

論曰狄始見於春鞦莊之三十有二年曰狄僖之十有八年與邢人伐衛書狄人二十年與齊人盟邢狄又書人凡再書人傳者曰人狄所以狄邢狄齊也迺若種類之別曰長狄曰赤狄曰白狄其赤狄之彊者曰潞氏別者曰東山臯落氏曰甲氏畱訏曰廧咎如白狄之別者曰肥曰鼓曰鮮虞

春鞦分記卷八十九

卷九十

欽定四庫全書

春鞦分記卷九十 宋 程公說 撰四夷附録第三

介 淮夷

山夷 濮夷

夷虎 羣蠻

肅慎

今宻州膠西縣杜日東夷國

僖公經二十有九年春介葛盧來鼕介葛盧來

傳二十九年春介葛盧來朝捨於昌衍之上公在防【防晉圍許】餽之芻米禮也鼕介葛盧來以未見公故複來朝禮之加燕好介葛盧聞牛鳴曰是生三犧皆用之矣其音雲問之而信經三十年鞦介人侵蕭

淮夷

東夷居淮水者又有敖東夷地

僖公傳十三年夏防於鹹淮夷病杞故【經見齊】

昭公經四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子衚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防於申鞦七月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衚子沈子淮夷伐吳

哀公傳十九年鞦楚沈諸梁伐東夷三夷男女及楚師盟於敖【從越之夷三種】

山夷

杜預此年戎即山夷

文公傳十六年鞦八月楚大飢戎伐其西南至於阜山師於大林又伐其東南至於陽丘以侵訾枝

濮夷

南夷也建甯縣南有濮夷

文公傳十六年鞦八月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楚人謀徙阪髙蒍賈曰麇與百濮謂我飢不能師故伐之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百濮離居誰暇謀人迺出師旬有五日百濮迺罷

昭公傳九年春二月楚然丹遷城父人於陳以夷濮西田益之

傳十九年夏五月楚子爲舟師以伐濮

夷虎

蠻夷叛楚者

哀公傳四年夏楚人既尅夷虎迺謀北方圍蠻氏【詳見楚及戎蠻】

羣蠻

文公傳十六年鞦八月庸人帥羣蠻以叛楚子分爲二隊以伐庸羣蠻從楚子盟【見楚莊強故】

肅慎

北夷也在渤海國都三十裡

昭公傳九年周王【景王】使辤於晉曰肅慎燕亳吾北土也論曰餘讀書至肅慎來賀而有感焉成王東伐淮夷曽何與於肅慎氏而能格其來賀乎先王以德懷要荒其有叛亂者則先以文告次以威讓而猶有不服焉則行征誅以正之罪之大者或至於遷滅蓋德以起其仁心威以折其彊很故畏威者服懐德者來周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遷其君於蒲姑威亦怒矣肅慎氏懷其德以來則非有所彊而致也肅慎爲國逺在東北其事莫得而詳傳載景王之辤曰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則肅慎之世服於周室於是見矣嗚呼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先王以德懷要荒則逺人安有覬覦之心王者之跡熄而戎狄之患啓故春鞦撥亂世反之正則內齊晉而外呉楚所以嚴其訓也自王氏以新説爲國是春鞦之學爲世大禁斷國論者無所折人欲日長天理日消其傚使神州陸沈而莫之拯物極必反否必泰二帝三王之道有能紹而明之推原春鞦大公至正之法則辟邪説正人心用夏變夷複帝王之治擧而措之無難矣

春鞦分記卷九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琯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佈,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擧報。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春鞦分紀 卷八十六 ~ 卷九十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