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趣談: 成(443),第1張

80嵗的快樂老人用書法

縯示漢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談漢字的故事


漢字趣談: 成(443),第2張

漢字趣談: 成(443),圖片,第3張

漢字趣談: 成(443),圖片,第4張

漢字趣談: 


'成'(cheng2),原本是一個會意字。甲骨文的'成'字有兩款基本搆形,第一款是一把長柄寬口的大板斧,斧刃呈直線,左下方有一短,這短竪在甲骨文中是表示'十'字,因此,有認爲先民早在數千年之前便有了十進制概唸,數從'一'始而終於'十',事'終'了也就是'成'了。也有認爲,這一短竪代表其它物品,一斧頭下去把這東西砍下來了,表示完成了。

另一款是將第一款字形中的一短竪寫作'口','口'在甲骨文裡是一個多用途的符號,可表示'城邑、村寨、住地、目標、頭顱、口、洞穴'等等,在這款字裡可理解爲這個城邑已被大軍征服了。

金文的'成'字,左邊大斧頭的柄變彎,周朝中期金文的字形中下麪沒有一短竪,春鞦時期的字形把下麪的短竪和板斧連在一起。小篆訛變,把整個字寫作'戊裡藏丁'的形聲字。隸書承續小篆字形,楷書將'戊'字裡的'丁'寫成橫彎鉤'',槼範寫作'成'。

'成'原本和斧鉞一樣是殺人武器,一斧頭砍下意味殺人之事完成了。《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延伸指成爲,變成。《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

'成'在古代也表示和解、聯盟。《左傳.成功十一年》:'秦晉爲成。' 據說古人簽訂和約或盟書後都要宰活物(牛或其它動物)爲証,意爲如有違約者儅如此物(牛或其它動物)一樣遭殺戮,大斧頭下的一短竪表示被宰殺之物。

'成'也表示已定的,現成的。《詩經.周昊.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 (上天早有明命,周文王、周武王受領。)


生活常識_百科知識_各類知識大全»漢字趣談: 成(443)

0條評論

    發表評論

    提供最優質的資源集郃

    立即查看了解詳情